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引导作用加强

25.12.2014  12:46

      2014年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共立项279项,安排财政资金12亿元,其中重大关键技术招标项目5项,自主创新项目145项,成果转化项目115项,科技先导资金项目14项。通过专项的实施,预期带动180亿元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相当于2013年全省R&D投入的15%,其中金融资本达到30亿元,超过前几年投入的总和。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660亿元,利税200亿元,申请发明专利1052项,软件著作权254项,国家标准52项,推动全省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立项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一、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1.紧扣转型升级需求。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根据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要求,加强了专项支持方向的顶层设计,围绕钢铁、纺织、建材、造纸、食品、有色金属、轮胎橡胶等传统产业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聚焦转型升级重点工作,系统分析技术需求,围绕创新链各个环节统筹布局,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2.突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全省实际,围绕蓝色经济、粮食安全、信息安全、高端装备和大气污染防控等重点任务,组织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信息系统核心装备技术创新计划、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创新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控技术创新及示范等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社会反响良好。经过公开答辩,吴立新院士团队、赵振东院士团队和浪潮集团等国内优势科研团队成功中标,其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技术突破将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3.坚持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发展。专项组织形式上进一步突出了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高端人才、技术创新联盟等带动作用,引导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以市场化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项目,推动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145个自主创新项目中,有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0个省重点实验室、32个院士工作站和26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单位承担项目,有22人院士,16名千人计划人才,4名“长江学者”, 38名“泰山学者”参与项目的实施。
      4.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以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支持了济南智能输配电、淄博高分子材料、东营石油装备、烟台化工新材料、威海现代医药5个产业集群, 通过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加强创新链衔接,推动集群跨越式发展。预计通过2-3年的集群培育,将新增过千亿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
      5.注重与国家科技计划衔接。充分利用好国家创新资源实施专项,提高项目技术水平和转化效益。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烟台荣昌制药有限公司在承担专项的基础上,相关技术和产品今年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7410万元支持,保证了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也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创新成果落地山东创造了条件。
      6.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丰富支持手段,在原有后补助、贷款贴息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项目,对10个市的14个创投机构给予先导资金支持,带动相关创投机构约20亿元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将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

      二、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1.实行立项全过程信息公开。为保证专项立项过程的公平、公正,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行开门评项目,聘请科研工作者担任社会监督员,实时公开评标专家名单,公开专家评分和计分方法,公示拟立项项目和立项依据,及时处理异议并向社会公开。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加了立项过程的透明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实行更加科学灵活的支持方式。改革财政科技资金拨付方式,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实行绩效基础上的分年度、分类别、按需求拨付。对立项项目进行创新绩效评估,视评估情况采取贷款贴息、后补助、奖励等多种支持方式,对特别优秀的项目、人才或团队给予持续支持。
      3.改革专项的评审方式。专项评审更加注重尊重创新规律,更加注重人才团队引进和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更加注重项目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更加注重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最初“一公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