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压不垮的力量:“5·20”山体滑坡救援进行时

23.05.2015  11:38

  救援人员彻夜搜救。 本报记者 徐其飞 摄

  废墟之上,一个个来回穿梭的身影,将断石瓦砾一块块、一点点仔细清开……

  现场指挥部里,嘶哑的嗓音传达着一个又一个指示命令……

  警戒线外,关注的眼神焦急等待着这里发出的每一点讯息……

  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抢救生命的战争在“5·20”山体滑坡现场持续,截至22日晚23点29分,60个小时过去,救援仍在进行。

  尽管,废墟下生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如此渺茫;

  尽管,巨大的痛苦在一瞬间袭来是如此的无情与狰狞;

  尽管,在灾难面前我们显得如此的脆弱与渺小——

  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抛弃!就不能放弃!

  从省委、省政府到基层社区,从驻筑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到公安民警,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废墟下的生命,为了掩埋着的亲人,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每一个人都在鼓劲坚守。

  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

  灾情就是命令

  5月20日上午11时29分,地处贵阳云岩区的头桥社区传出一声巨响——因连续降雨山体滑坡,宏福景苑21栋3、4单元部分垮塌。顷刻间,楼房被滑落的山体击倒,16个生命失联。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灾难发生不到1小时,省市领导陆续赶赴灾害现场,了解灾情;

  13时30分,省市领导、专家召开现场会,紧急部署救灾工作,由市委主要领导牵头的现场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随即成立,下设现场救援、居民疏散、受灾群众帮扶、工程治理、灾害原因调查、安全维稳、综合协调、新闻发布等八个工作组;

  13时32分,贵阳市官方微博发布第1条信息,公布事件情况,开始及时更新事件进展。

  20日15时30分、19时30分,21日8时、9时45分、17时,22日9时、17时,截至22日23时许,灾难发生60小时,指挥部共召开了7次现场会议。不足20平方米的会议室里,省市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仔细听取每个工作组的最新抢险救援工作简报,迅速对当前情况进行研判,用最短时间制定或调整出科学、高效的救援方案。

  “把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将生命放在首位”“利用一切手段、不计一切代价,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做好救援工作”……

  22日凌晨,一场降雨为搜救工作增加不小难度,但抢险现场仍紧紧抓住72小时的最佳救援时间,合理确定救援方案和作业方式,充分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等器械和装备,通过搜救犬及时寻找生命迹象,只要存在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

  生命高于一切

  无论指挥部对下一步救援工作作出怎样的研判,“生命高于一切”永远被放在第一位,现场每一个人心里都秉持着一样的信念——多争取一秒就可能多抢救一个生命。

  5月22日下午6时,在现场带着雷达生命探测仪不断搜寻的贵阳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战士夏严君,已经累计工作50个小时了。“还没有过救援的黄金72小时,不排除还有人生还的可能。”夏严君说。

  灾情发生后,贵阳警备区、武警贵阳市支队、贵阳市消防支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贵阳市消防支队快速调集包括夏严君在内的106名消防官兵与5只搜救犬,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云岩区三桥南路消防中队是最先到达现场的救援队伍。一到现场,官兵们就立即对被泥土封死的窗户进行破拆,用木板搭成梯子进入现场,挨家挨户敲门,搜救出14名被困人员。

  随后,贵阳市消防支队的5只搜救犬也来到现场加入救援工作。一只叫比利的搜救犬在搜寻时被玻璃扎破了脚,消防官兵为它绑上绷带后,比利继续坚持执行任务。

  夏严君说,雷达生命探测仪可以感应到地面3米以下生命体的生命体征。他和战友带着雷达生命探测仪已在现场来回走了上千遍,“虽然仍没有发现,但我们不会放弃。

  哪怕是冒雨搜索时遭遇山体落石,战士们依然坚持着。“从救援开始到现在,已经发生7次落石或从山上滑下泥土的情况,”现场指挥员、贵阳市消防支队战训科科长赵华告诉记者,5月21日下午,从山上落下一块近一吨重的巨大土块,那时正好有7名战士在现场进行搜救,他立即对着对讲机大喊“撤离”,战士们迅速跑出垮塌区域,过后又赶回现场继续搜救。

  22日晚上十点,救援人员仍在现场忙碌。到记者发稿时,已搜救出11名被困人员,经医护人员确认已无生命体征,仍有5人失联。

  不抛弃不放弃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距离救援黄金72小时的时间所剩无几,但现场救援人员并没有气馁与松懈,每一个人,都不会抛弃、不会放弃那仅有的一丝希望。

  22日早上,雨越下越大,一名40岁左右的女子急匆匆赶往宏福景苑。

  “现在救出几个人了?哪里可以接收捐款?”市民李光敏把带来的1000元现金交到了云岩区民政局救灾科工作人员手中。

  “我不是受灾人员的家属。”原来,李光敏的干爹名叫徐友仁,今年已经89岁的他得知消息后,非常想为受灾群众做点什么,于是拿出了1000元积蓄让干女儿赶到受灾现场。

  云岩区民政局承诺,这笔爱心捐款将用于对受灾群众的救助。

  记者获悉,和谐促进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的捐款活动也正在筹备中。

  暖流,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

  昨日下午14时,在贵阳市北京路的一家酒店里,39岁的受灾群众施女士正准备洗个热水脸,这时,酒店的服务人员前来敲门,询问她是否需要洗漱用品、换洗床单等服务。这是她入住这个酒店的第三天。

  施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在宏福景苑21栋4单元8楼,房子已全部损毁。所幸事发时,她在单位上班,丈夫在北京出差,一家人逃过一劫。20日下午,在指挥部的安排下,她住进了这家酒店。

  由市、区、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帮扶小组,对包括施女士在内的受灾群众开展了“一对一”的帮扶服务,到了饭点,工作人员会拎着热菜饭过来,“今天中午有蒜薹肉丝、红烧排骨、青椒烩豆米和素瓜豆汤。”她说。

  从21日起,被疏散安置到各地的居民每天都有不少会回到小区看看,“人没事就好”,他们相互打着气。

  警戒线的那头,救援现场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他们的心,也牵动着所有贵阳人的心。

  夜已深,60小时过去,救援仍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