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保护区管理局多措并举强化水资源保护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资源。为了解决好饮水资源的安全保护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雷公山保护区管理局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水资源保护作为践行群众路线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多措并举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全面推进饮用水源治理工作,确保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一是高度重视。雷公山保护区地理特殊,既是清水江、都柳江两江流域水源的重要补给地,又是雷山县目前在建的鸡鸠水库的水源头,该水库积雨面积全在保护区内,工程供水区域为凯里市、雷山县城及周边地区,供水人口20余万人,灌溉面积2630亩。对此,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自加压力,主动担责,把水资源保护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和支持凯里地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作为年度职能绩效创新目标管理工作来抓。
二是强化领导。成立水资源整治协调领导小组,制定水资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将水资源保护作为本单位年度职能绩效申报创新项目纳入州直目标办考核、纳入各基层管理站年度职能绩效目标综合考核,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对全区水资源重点地段划设禁伐区,重拳打击水源河道偷砍盗伐、森林火灾、乱挖乱采、乱丢垃圾等违法行为。
三是多方联动。管理局主要领导主动与雷山县政府沟通联系,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6月27日下午,袁刚县长在县人民政府主持召开雷山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1次联席会议,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副局长,764电视台台长、雷山县常务副县长等领导及县政府办、发改、林业、环保、交通、水利等16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形成了《雷山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纪要》,成立了雷山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雷山县域空间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雷山县人民政府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的通告》(雷府告〔2014〕5号),形成了多方联动依法治水的合力。
四是广泛宣传。上半年,该局以“世界水日”、“中国水日”为契机,配合凯里学院组织师生到雷公山区开展“生态贵州·共创美丽雷公山”宣传及教学实训活动;组织6个基层站深入区内34个行政村和20所中小学召开会议达50多场次、参会人员3000余人次,开展淡水水源地保护知识骨干培训会1次、参训人员56人次,悬挂图片12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多份、开展知识问卷2次、张贴通告200多份、标语1500条、横幅68条、发放科普知识教育读本1000册,同时,借助报刊、电视、网站、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在雷山县电视台开展为期一周的水资源保护宣传。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提高了社会“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的良好意识。
五是开展整治。该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多次组织基层站干部职工、志愿者、学生对雷公山区区域水源头居住的交腊、高岩、乔洛、乔湾、乌东、雀鸟、毛坪、小丹江、南刀、脚尧等村清理白色垃圾,切实加大对水源头居住村寨环境管理,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并将水资源保护列入区内34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明确片区林政员、护林员对水源头不间断的日常巡护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置,切实保护水源生态自然修复。汇同环保、水利、气象等部门在区内安装水质水量监测点,全天候监测雷公山区域河流水质水量。
六是严格执法。对全区34个行政村划设水源地保护,特别是对居住在水源头的毛坪、格头、雀鸟、交腊、高岩、乔湾、乔洛等10个村建立起重点保护区域,安排专人值守和巡护水源保护区,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境内违规造田、占河滩建房;禁止在河流内乱丢乱倒垃圾、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水资源的非法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有效从严从重处置。上半年,共立刑事案件6起、移送起诉4起5人,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6起、处罚28人,查处电鱼1起、处罚1人,查处乱挖乱采2起、处罚3人,查处乱捕滥猎野生动物1起、处罚1人。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置,有效地保护了雷公山区水资源,区域环境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