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成中国西部山区精准扶贫重要途径

24.09.2016  12:02

    新华社贵阳9月24日电(记者向定杰)金秋九月,丰收的稻田、蔚蓝的天空、缓缓流淌的小河,将地处中国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景区装扮成一幅美丽画卷。

    沿着一条绿树掩映的观光道,记者来到纳灰村一家名叫“麦子山庄”的农家小院,山庄有宽敞的停车场地,标准的住宿房间,三十多张就餐桌位。主人夏泽瑜没有想到,2011年靠租一户村民荒废的老房子,如今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我们不再用坐在家中等客人上门的老套路,而是发展成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经营模式。”夏泽瑜说,后来他扩大了经营范围:先是租下当地村民3栋屋,经过“田园风格”式的装修成了“农家客栈”,然后又买了商务接待车,与旅行社、导游合作,将游客直接带来就餐和住宿。

    “我来这里工作3年了,上班可以照顾娃娃,一个月的工资还能拿到3000元。”员工蒋道春高兴地说。像她一样,山庄招的工作人员还有十多人,都是当地农户或者贫困户。

    近些年,随着交通瓶颈打破,贵州迎来高铁时代,实现县县通高速,当地的自然生态、人文之美被越来越多游客所知晓。

    黔西南山村的变化,是贵州乃至中国的缩影。正在贵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上,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山地旅游将带来与乡村旅游一样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会带来扶贫的效果。

    “发展山地旅游是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重要途径。”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周兴说。据初步统计,目前,贵州开展山地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个,其中有517个村被国家列为山地旅游扶贫重点村。

    去年,贵州省山地旅游接待规模达1.5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5.9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87.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7.2万人。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表示:“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通过发展山地旅游,包括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根据贵州省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000个以上山地旅游扶贫重点村、10000个以上山地旅游扶贫示范户,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50万人以上,带动1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旅游要使得1200至1400万的贫困户脱贫,也就是说,旅游这种渠道的脱贫将占到整个扶贫任务的17—20%。

    “同时也有挑战,山地旅游的发展遇到一些共同的课题,比如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如何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何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等。”李金早坦言。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说:“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提倡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近年来,中国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作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2014年启动了旅游扶贫试点工作,2015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乡村旅游提升和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欧青平说,中国70%以上的景区都分布在广大的贫困地区,当地村民应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乡村旅游扶贫,要把周边贫困村纳入景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营销,精准发力。

[责任编辑: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