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胸怀理想的村支书

08.09.2016  17:37

 

      鱼良溪村位于梵净山脚下的鱼良溪峡谷,这里四季常青,景色秀美,门前的闵孝河清澈见底,生活在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村民享受着大自然给与的馈赠。

      八月的鱼良溪热浪逼人,从遵义赶到鱼良溪的我们汗流浃背,爬上团董坡顶时,人似乎要窒息了,看到地上的一堆西瓜,顾不得失态,拍开一个送到嘴里。“那是喂猪的”,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大哥阻止了我们,他就是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的村支书,全国劳模杨再练。

      今年58岁的杨再练跑过运输、开过饭馆、办过预制板厂,作为村里的能人,他2004年当选村支书,这一干就是十二年。一上任,杨再练就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向贫困宣战,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阳光、雨水充沛,种养殖成了鱼良溪主攻的方向,到2007年,整个鱼良溪村民都实现了增收,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种植西瓜、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养土猪、冷水鱼,产销两旺,村民们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由于历史原因,4000多名村民中有116名持证残疾人,这些残疾人自己没有能力创业,帮别人打工又没人要,他们成了鱼良溪奔小康的大难题,怎么办?杨再练和村支两委成员一合计,决定采取村支两委成员帮扶的方式,2010年开始,每人帮扶2至3位残疾人,一个月给一个残疾人四百元生活补助,尽管村支两委和党员尽其所能,但到2015年为止,村里重度残疾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村支两委决定把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优先考虑和服务,在省、市、县残联的帮助下,黔馨家园这一残疾人集中就业和托养的新探索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年,村里筹资在团董坡修建了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和黔馨家园,将全村失去劳动能力和聋哑、肢残的22个村民接到了这里,采取集中食宿、集中托养、集中培训、集中劳动的方式彻底解决重度残疾人脱贫的问题。22个残疾人中有18个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养猪劳动强度不大,就这样,生态猪养殖开始了,杨再练选择了本地的萝卜猪,这种猪肉质鲜美,销路好,黔馨家园里管理人员负责饲料来源,自然裂开、有破损的西瓜成了养猪的好饲料。熟食喂养是肉质的关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这里扫扫地,煮煮猪食,喂喂猪,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则由管理人员照料,虽然这里还没有产生效益,但托养免费的残疾人都有一份工资,岗位不同收入不同,扫地的也有四百元的收入作零花。

      这些残疾人吃住在这里,就像一个家,大家各司其责,饭厅里很多残疾朋友在看奥运举重比赛,边看边比划着举重动作,他们这种开心是发自内心的,虽然他们不能用言语表达。老杨比划着叫大家去把猪赶出猪圈,我跟着,原来他们是为了让萝卜猪长得更好,将圈里的猪赶出来做锻炼,练习高台跳水,猪动起来了,进入水池又消了毒,这样养出来的萝卜猪一定会大受欢迎,我们提前向老杨做了预订,春节上桌的萝卜猪肉是怎样的香味,我很期待。

      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很简陋,但楼前的展板吸引了我们,展板上全村残疾人的情况一目了然,老杨如数家珍般说出每一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怎么帮扶,怎么脱贫,老杨都有小算盘,杨再练心中的走共同富裕路,残疾人一起奔小康的思路非常清晰。

      离村委会不远是村里残疾人向标创办的兴乔果蔬专业合作社,他们自己有果蔬基地1200亩,辐射带动村民发展果蔬基地7000亩,年产值达1500万元,他们既做蔬菜种植供应,也做产品深加工,全县中小学营养午餐的蔬菜配送被他们承包了,在这里集中就业的残疾人有11人,月收入超过两千元。到去年为止,鱼良溪村有残疾人就业基地1个、残疾人领办的专业合作社5个、残疾人自主创业户17户、实现残疾人就业87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为100%。,全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人均收入为6300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杨再练在创业的路上走得非常艰辛,跑运输遭遇交通意外,预制板厂被洪水冲走了大部分设备,可是老杨没有屈服,稍做收拾,预制板厂又能运行了。收入不高的他,要供养残疾人,村民家的大小事他都要到场,开支不小,可是他却把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一万元的奖金全部分给了村支两委成员和前任支书、主任,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六千元奖金全部投进残疾人创业。

      年近60的老杨干劲十足,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他,他和他的班子成员还在为全村百姓尽快小康、残疾人朋友共享发展的成果实干着,他们的脚步坚实有力。

      送别我们时,老杨走在我的前面,大步迈开的他裤腿飘了起来,我看到了老杨那双鞋帮与鞋底已经分开的皮鞋,破烂的皮鞋虽然碍脚,但老杨依然大步朝前。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这位共产党员?是什么让他甘于奉献、不思索取呢?

      高高的梵净山、悠悠的闵孝河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