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一抹绿色富乡邻
一抹绿色富乡邻
——贵州省岑巩县生态建设走笔
新华网贵阳2月19日电(通讯员 吴寿静)新春时节,阳光明媚。沿岑石公路一路前行,满眼都是青山绿树,青翠欲滴。从山顶下至山腰再到山脚,处处种上经果林、片片绿色坡改梯,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昔日满山疮痍,乱石横卧,瘦骨嶙峋,让人心痛的场景已不再现。
“以前这山上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太阳照着都反光。”注溪镇哨坪村村民吴志洪说,现在荒山已经变成了经济林,漫山遍野的柚子树不仅让土地变好了,也让我们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好了。
“山头戴帽身披绿,山脚种起经果林,农民鼓起钱袋子,山旮旯里笑盈盈。”
7年前,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吴志洪承包了一片荒山,在山上种植31亩柚子树。如今,果树全部进入盛产期,每亩产量超2500斤,一年的收入就有23万余元。现在,吴志洪家里不仅修起了小洋楼,还开上了私家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岑巩县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择优划区”治理模式,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扶持和引导群众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柏木、马尾松和果树进行造林,扮绿荒山,让昔日的石旮旯变为百姓的“聚宝盆”。
“以前山间只能在有土的地方种点玉米,收成太少,生活太艰苦了。凿山坡改梯后,大家都种植了茶叶,自家耕地增加不少,同时土壤肥力也提升了许多,我家的20亩茶叶,每年都有10万元的收入,生活变得富裕多了。”岑巩县天星乡村民杨治尤乐呵呵的说。
在生态建设中,岑巩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林业生态扶贫,因地制宜发展油茶、文旦柚、茶叶、金银花等经济林木和中草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说起植树造林,发家致富,思旸镇岑丰村的退休老支书吴昌益滔滔不绝,“岑丰村山多地少,以前村民乱砍滥伐,村里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穷山,要想富,还得念好‘山’字经啊!”
29年前,38岁的吴昌益初任该村书记,当时,由于村民建房乱砍乱伐,村里60余座大山全成了光秃秃的荒山,于是就发动群众植树造林,背着被子、扛上工具在山头安营扎寨,在吴昌益的带动下,该村2年就植树造林700余亩。
2013年冬天,65岁的吴昌益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离任。退休后的吴昌益仍带领着大家植树造林,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岑丰村种植水蜜桃、脆红李、葡萄等精品水果1000余亩,山头成了村民的座座“绿色银行”。
岑巩县全面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将林地经营权落实到农民手中,颁发林权证。通过开展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提高了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据了解,岑巩县先后投入资金5297.53万元,增加石山森林植被13.53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已有90%以上确权到户,覆盖率已达53.3%,石漠化地区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以上;已完成封山育林11.56万亩、人工造林21.37万亩、植被管护5.25万亩。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