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客楼镇在“绿色化”推进中释放出“高原效应”

30.03.2015  16:13

漫山遍野的桃花

桃林摄影师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30日电  人间四月芳菲尽,客楼桃花始盛开。连日来,伴随天气逐渐转暖,岑巩县客楼镇万亩桃花竞相开放,游客慕名纷至沓来,桃园里人流如织,场景甚是壮观。

    “思州水蜜花期最美应该是在4月初,因为我们这里地势相对较高,气温也相对要低一些……”3月28日,在鞍山村大龙塘桃园基地,桃园主人陈新文、曾朝坤正忙着给来自铜仁、遵义、贵阳等地的游客介绍。

    沿桃林中步道拾级而上,千亩连片的烂漫桃花迷人眼。

    “我们早上六七点就出发了,先从贵阳坐火车到岑巩县城,又在岑巩坐客车才到这!”满头银发的刘奶奶正在和老伴合影,她告诉笔者,“我们年纪大了,得抓紧时间感受这美好的春天,美好的桃花,让我们的夕阳年华也‘红’起来。

    来自铜仁的王绍鹏也带着老婆和3岁的女儿来到这里,共赏桃花。“听岑巩的微友说客楼万亩桃花甚是美丽壮观,趁着有空就带家人过来看一看、玩一玩。久闻不如一见,确实是美不胜收!真没见过这么多的桃花!”王绍鹏对桃园美景赞叹不已。

    “很多地方都有桃花,但像这样的花海确实不多见。”来自湖南新晃的胡阳时而在桃林里奔跑,时而又情不自禁地歌唱。

    春赏桃花秋品桃,林下养鸡农家乐,客楼镇在实施绿色化过程中正一步步地释放出该镇特有的“高原效应”。

    “去年我家60亩老果园产果13斤,市场价格1.2-1.4元/斤,收入15万余元。”鞍山村支部书记陈智说,今年,他家 100多亩新栽种的新品种桃树也将挂果,预计产果8万斤,桃林里还养了3千多只思州鸡,预计产值20余万元。

    据曾朝坤、陈新文介绍,自桃花盛开这一段时间以来,慕名前来赏花拍照的游客群络绎不绝,桃园外的车队都排得像一条条长龙似的,也带火了镇上几十家饭馆和当地十几家农家乐。

    客楼镇地处云贵高原,黔东南州岑巩县。因气温相对较低、交通不便等因素,曾一度是该县最贫困的乡镇,被当地人誉为“高原屋脊”。近几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依托境内繁茂的植被和凉爽的气候自然生态优势,着眼实际,提出了“在做大产业中做好生态、在做强生态中扩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一村一品一特”为抓手,打响“桃园凉乡”这块富民旅游牌子。

    “通过打气候差异性致富牌,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气候及地利优势,发动群众种植水蜜桃、苹果、蔬菜,发展林下养殖,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开办农家乐。”客楼镇党委书记郑珍君说,这种立体式的复合发展模式,让农民实现了产业、生态双项和谐发展的共赢。

    目前,客楼镇水蜜桃种植面积近万亩,果农大户700余户,思州鸡年出栏10万羽,农家乐3家,年接待旅客、客商20万人次,形成了以精品水果生产销售为主,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实体,实现了“春赏花、秋摘桃”现代高效精品水果示范园区效应,大胆闯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杨政权 毛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