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创新残疾人创业模式,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
为推进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促进残疾人同步小康,关岭残联以精准扶贫为工作思路,以“大共享同发展”为工作模式,以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为目标,创新残疾人创业发展模式,有力的推进了全县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
3月10日,在残疾人周艳的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残联和合作社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了小猪仔,当天免费赠送猪仔16头,无偿送给8户贫困户饲养。并对当地普通农户提供猪仔共86头,每头减免400元,每头育肥猪将增加经济效益800元,带动当地50多户300人共同受益。这是关岭残联在农村残疾人创业工作中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大共享、同发展”工作格局的新举措,而周艳就是其中积极和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县残联指导和帮助下,周艳成立“关岭自治县艳华种养殖农业合作社”,构筑“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向阳村农户养殖生猪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帮助群众养殖销售中存在各种困难,推动生猪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除了养殖业,周艳还将自己养殖场的有机肥免费供应给当地村民,种植姜、葱、蒜等供应上关镇周边居民,带动当地发展种植业。通过这种“大共享、同发展”思路的实践,她的生猪养殖场不仅得到扩大发展,其先进事迹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4年9月,周艳荣获关岭自治县组织部、扶贫办授予“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2014年12月,荣获关岭自治县妇联授予“贤妻之星”称号;2015年5月,又荣获了贵州省劳模的光荣称称号。上关镇肢体残疾人张永达通过县残联的技术支持和扶助,根据当地的土壤特点,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如今已建设300亩火龙果种植基地,已栽种和上杆,今年就可部分挂果见效益。并争取在2017年内将火龙果种植基地打造成农家乐、垂钓、休闲、旅游的地方,带动农户发展50 户,打造红瓤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近年来,关岭县残联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扶贫攻坚大局,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要求,切实加强了与县扶贫办和相关部门的联系,把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当前残联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涌现了一批创业就业先进代表。
下一步,县残联还将继续加大与扶贫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结合关岭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精准扶助残疾人创业就业,精准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