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科技局“四抓”精准扶贫显成效
自黔东南州吹响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角,精准化扶贫的大旗插向了全州的穷乡僻壤。伴随号角的吹响,州科技局积极深入到从江县庆云乡实施扶贫开发攻坚战,穷山泥路,田间地头,猪栏鸡舍,农家村户……活跃着科技人员及劳动人民,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积极探索科技扶贫的新路子,大家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全力推动庆云精准扶贫工作向前走。
一是抓好精准识别的落实。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州科技局视为关键,积极组织精干力量进村入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方式进行识别,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让群众满意。完成庆云乡的庆云村、双龙村等12个行政村,2387户,11627人个案建设和贫困识别。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增强扶贫效应,竭力帮助每个贫困户拨掉“穷根”。
二是抓好精准扶贫的落实。精准识别贫困户后,州科技局领导亲自多次深入到村入户实地走访慰问,主动“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确定56户帮扶户,明确结对对象,发放慰问金,帮扶发展产业。全体科技干部分批次分别进村入户、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心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向群众发放科技干部结对帮扶“联系卡”1500余张,搭起干群之间沟通的桥梁。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到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三是抓好致富项目的落实。根据村里的实际,结合群众的意愿,制定产业扶贫规划。不撒胡椒面,不搞全覆盖,立足长远,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抓出成效,用他们科技致富的典型经验带动其他经济低收入农户致富。州科技局在庆云启动实施科技支撑服务新农村建设“十百千”计划,将庆云乡作为全州首个“科技示范乡镇”、将双龙村作为全州首个“科技示范村”,重点扶持5—6户“科技示范户”,按《“十百千”计划实施意见》进行挂靠帮扶,加快推进庆云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钩藤、竹鼠、油茶、蔬菜等产业。积极引进竹鼠苗2340对,分发给贫困户,逐步培育产业发展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壮大竹鼠养殖产业发展,已形成竹鼠养殖基地6个,养殖竹鼠10000余只,每年为农民创收70万余元。帮扶钩藤苗木5.3万株,帮助建立钩藤种植基地300亩,预计每年能为农民增加收入60万元。安排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发展28万元。组织申报2014年省级科技项目1个,立项资金15万元。进一步助推产业的发展,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是抓好科技培训的落实。为解决经济低收入群体没有致富门路,市场经济变化信息闭塞和种植业科技含量低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州科技局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各种类型的专业科学技术培训班及科技致富典型经验交流现场会。一方面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庆云乡党政主要领导、部分村干、种植户、贫困户等到剑河县、遵义县、玉屏县就钩藤、李子、洋荷、大板栗等产业进行全面考察,学习对方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让他们主动“转思想,换脑筋”,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请专家进来培训。先后邀请省州有关专家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等6期,分别就果树栽培与管理、生态循环农业、钩藤栽培与管理、油茶种植、竹鼠养殖等进行培训,现场讲解病虫害防治、嫁接技术、种植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知识。通过经验交流,科技培训,使他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学到致富经验,掌握科学技术,增强致富信心,提高经济效益,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