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政府为解决工业园融资难题 向公职人员借款12年未结清
核心提示
借给政府一笔17万的借款,直到12年后仍未得以结清。
2003年,吉水县因建设工业园区遇融资难题,选择向各乡镇财政拨款人员每人借款至少1000元。6年后,工业园将借款悉数还给了各乡政府,许多乡镇按期归还了借款,但冠山乡至今未与公职人员结清借款。
专家认为,政府借钱容易还钱难,不但有违依法行政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失信于民,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在记者的介入下,3月18日,冠山乡人民政府承诺1周内将归还借款。
乡政府被指借款12年未结清
12年前,当王智(化名)将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1000元借给冠山乡人民政府时,他相信这钱一定可以归还:“说不定还会有利息。”
但现实似乎告诉他,现实和理想有距离,距离还很大。
“如果能把本金还给我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要求什么利息。”3月18日,正在上班的王智面对这笔拖了12年的借款,苦笑着对新法制报记者说道。
据王智介绍,2003年的一天,单位领导向包括他在内的几位工作人员宣布了一个消息。
“县里要建设城西工业园区,需要从每个财政拨款人员的工资中扣除1000元作为借款,解决工业园的资金难题。”王智回忆说。
因为家境不好,每月不到500元的工资是王智日常生活惟一的指望,这个消息显然让他有些为难,“但是我也阻止不了,因为钱是直接从工资里扣的,当时一下就扣了两个月的工资,我只希望能尽快还给我,毕竟是政府借的,信誉应该有保证”。
在没有工资的两个月里,除了妻子在路边摆摊接济以外,王智只能动用为数不多的存款,“这钱本来是留着救急用的”。
王智的脸因为儿时的一场事故被烧伤,直到今天他还念念不忘省城是否有机会帮他治好,“如果当时多了1000块钱,说不定就可以凑够治病的钱了”。
有意见的不只王智一人。
廖先生是冠山乡的一名教师,据他介绍,借款是由各乡镇统一开具借据,钱统一交给乡政府,约定十年后归还。
“直到现在,乡政府仍未将借款全部结清,只是分批还了几百元而已。”廖先生说。
“1000元借款到现在都没有还,我也不敢去要。”冠山乡国土所一名工作人员却这样说道。
工业园5年前已还款给乡政府
3月13日,在接到廖先生《冠山乡政府十年前借款不还》的投诉反映后,冠山乡政府答复称,因冠山乡地处偏僻,历年财政紧张,经济单薄,故于2012年已归还全部教师每人200元,已去世的教师的1000元借款全部归还;2014年,乡政府又归还了全部教师300元。
“我听说,工业园早就已经把借款全部归还给了乡政府,乡政府为什么要分批还?”廖先生说。
“早在2009年以前,我们就把17万元借款全部归还给了冠山乡政府。”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下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正德在受访时证实道。
吉水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法制报记者,由于当初是各乡镇牵头组织借款,并统一出具了借据,所以归还也由各乡镇自行负担。“在县里的督促下,18个乡镇中只有冠山乡还剩余一些尾款没有结清,接下来会继续督促他们全部还清。”
“是不是冠山乡政府据为己有了?”廖先生质疑道,“按理说这笔还款应该专款专用。”
乡政府因经济单薄分批还
但冠山乡党委书记曾琦和乡长王锋均表示,他们去年9月才到任,并不知道园区管委会归还过借款。
“借款我们在还,现在只是分批还而已。”3月18日,曾琦在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说。
曾琦介绍说,2003年,由于吉水县建设城西工业园区资金紧张,为了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不得已才向各乡镇享受财政拨款的职工借钱,“我也被借了1000元”。
“我们当时都很支持这个决定,所以都把钱交上去后,并没有再过问还款事宜。”曾琦和王锋称,当时借款都是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集体统一上交,并未约定具体的还款计划,“且由于是乡政府牵头组织借款,所以还钱的责任落到了乡政府头上”。
新法制报记者的突然造访,恰好碰见曾琦和王锋正在商讨还款事宜。“我们已经多次接到投诉,所以在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向老师们宣布在2015年内全部还清剩余借款。”
“与其他乡镇比较,冠山乡交通不便,人口不足1万,经济最为落后,所以挤不出钱来一次性还清所有借款。”王锋表示,其他乡镇能够早将借款悉数还清,是因为其他乡镇在搞城镇化建设时,公开拍卖地皮充盈了财政收入,“而冠山乡因先天条件不足,一直做不到”。
记者在冠山乡也留意到,到处都是低矮的平房,没有任何较大型的建筑,更无经济商圈,与其他乡镇比较确实显得有些落后。而且据曾琦和王锋所知,冠山乡此前的还款模式比较特殊,可行性低,“其实根本指望不上”。
垫资“帮扶”企业致乡政府财政吃紧?
自身底子薄,何以会影响到归还借款呢?
“由于建设工业园区少不了企业进驻,所以当时县里给各个乡镇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考核,虽然没有惩罚,但完不成任务会对政绩有影响。”肖正德说。
曾琦表示,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各个乡镇都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企业。
在冠山乡政府看来,他们借款17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换来的就是可以向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吸引来的企业上交财政的税收,可以有一定比例返还到乡政府。”王锋说。
但回报没有如期到来。让冠山乡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招商引资企业前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他们在头三年不仅未能从工业园区的企业得到任何税收返还,甚至为了“帮扶”企业还贴进去了不少钱。
“三年后,由于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没有考虑到企业后期发展,我们吸引来的企业亏的亏,倒的倒,乡政府拿到的税收返还微乎其微。”王锋说,“去年我们总体核算了一下,我们对引进的企业进行各种‘帮扶’,乡政府还倒贴了几万元。”
肖正德告诉记者,城西工业园区的企业约有80家,2014年税收总额约6000万元,冠山乡历年仅吸引来不到5家企业入驻,每年的税收不及总额的1%,“2014年他们甚至一家企业都没有吸引来。”
肖正德和前述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分析,此前冠山乡政府为了完成每年的任务考核,垫资“帮扶”招商引资的企业;而2009年前工业园区将还款打给乡政府后,乡政府继续“帮扶”,再加上先天条件不足无法发展城镇化建设充盈财政,才使得冠山乡政府财政吃紧,没有钱还了。
记者提出希望了解冠山乡前几届政府的财政情况,但曾琦和王锋表示,由于年代久远,他们对此并不清楚。
承诺1周内还清全部借款
“无论如何,借款拖了12年之久不还,说得过去么,政府的信誉到底在哪里?”王智质疑。
“政策出台之初就应明确落实时间,政府迟迟不兑现承诺,从取信于民的角度来讲,这本身就伤害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是失信于民。”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赖亦明认为,政府部门一定要树立诚信观念,用政府诚信兑现承诺,反过来用兑现承诺来树立政府诚信,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加速的循环。
“借钱哪有直接从工资里扣的?这分明是半强制性的借款,违反了自愿原则。”江西中矗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良欢表示,工业园融资的方式有问题,是借用政府之手,违反正常的经济秩序,带有摊派的意味。
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彭丁带则指出,借钱直接从工资里扣,是越权的行为,缺乏法治思维。
“站在政府的角度,园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是成功的;而站在职工的角度,政府显然考虑欠妥,工作有明显瑕疵。”刘良欢说。
针对外界的质疑,3月18日,曾琦和王锋同时向新法制报记者表示,“感谢社会监督,我们承诺在1周内还清所有借款”,“历届政府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会在本届将其解决”。
他们还表示,会马上召开班子会议,着手解决还款事宜,“我们已经督促财政所工作人员开始了账务核对工作,弄清一共要还哪些人,一共要还多少钱”。
听到乡政府的承诺,王智十分开心。因为没有摇中廉租房,他一家只能住在简陋的房屋内,现今他正在积极四处凑钱,希望能够购买到一套小型的房屋。
“1000元虽说是‘小钱’,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1元钱都十分重要。”王智说,“希望乡政府能够说到做到,我们等得实在太久了。”(记者郭俊 见习记者刘家斌)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乡政府为解决工业园融资难题 向公职人员借款12年未结清
2015年3月20日 08:20 来源: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乡政府为解决工业园融资难题 向公职人员借款12年未结清
核心提示
借给政府一笔17万的借款,直到12年后仍未得以结清。
2003年,吉水县因建设工业园区遇融资难题,选择向各乡镇财政拨款人员每人借款至少1000元。6年后,工业园将借款悉数还给了各乡政府,许多乡镇按期归还了借款,但冠山乡至今未与公职人员结清借款。
专家认为,政府借钱容易还钱难,不但有违依法行政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失信于民,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在记者的介入下,3月18日,冠山乡人民政府承诺1周内将归还借款。
乡政府被指借款12年未结清
12年前,当王智(化名)将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1000元借给冠山乡人民政府时,他相信这钱一定可以归还:“说不定还会有利息。”
但现实似乎告诉他,现实和理想有距离,距离还很大。
“如果能把本金还给我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要求什么利息。”3月18日,正在上班的王智面对这笔拖了12年的借款,苦笑着对新法制报记者说道。
据王智介绍,2003年的一天,单位领导向包括他在内的几位工作人员宣布了一个消息。
“县里要建设城西工业园区,需要从每个财政拨款人员的工资中扣除1000元作为借款,解决工业园的资金难题。”王智回忆说。
因为家境不好,每月不到500元的工资是王智日常生活惟一的指望,这个消息显然让他有些为难,“但是我也阻止不了,因为钱是直接从工资里扣的,当时一下就扣了两个月的工资,我只希望能尽快还给我,毕竟是政府借的,信誉应该有保证”。
在没有工资的两个月里,除了妻子在路边摆摊接济以外,王智只能动用为数不多的存款,“这钱本来是留着救急用的”。
王智的脸因为儿时的一场事故被烧伤,直到今天他还念念不忘省城是否有机会帮他治好,“如果当时多了1000块钱,说不定就可以凑够治病的钱了”。
有意见的不只王智一人。
廖先生是冠山乡的一名教师,据他介绍,借款是由各乡镇统一开具借据,钱统一交给乡政府,约定十年后归还。
“直到现在,乡政府仍未将借款全部结清,只是分批还了几百元而已。”廖先生说。
“1000元借款到现在都没有还,我也不敢去要。”冠山乡国土所一名工作人员却这样说道。
工业园5年前已还款给乡政府
3月13日,在接到廖先生《冠山乡政府十年前借款不还》的投诉反映后,冠山乡政府答复称,因冠山乡地处偏僻,历年财政紧张,经济单薄,故于2012年已归还全部教师每人200元,已去世的教师的1000元借款全部归还;2014年,乡政府又归还了全部教师300元。
“我听说,工业园早就已经把借款全部归还给了乡政府,乡政府为什么要分批还?”廖先生说。
“早在2009年以前,我们就把17万元借款全部归还给了冠山乡政府。”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下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正德在受访时证实道。
吉水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法制报记者,由于当初是各乡镇牵头组织借款,并统一出具了借据,所以归还也由各乡镇自行负担。“在县里的督促下,18个乡镇中只有冠山乡还剩余一些尾款没有结清,接下来会继续督促他们全部还清。”
“是不是冠山乡政府据为己有了?”廖先生质疑道,“按理说这笔还款应该专款专用。”
乡政府因经济单薄分批还
但冠山乡党委书记曾琦和乡长王锋均表示,他们去年9月才到任,并不知道园区管委会归还过借款。
“借款我们在还,现在只是分批还而已。”3月18日,曾琦在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说。
曾琦介绍说,2003年,由于吉水县建设城西工业园区资金紧张,为了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不得已才向各乡镇享受财政拨款的职工借钱,“我也被借了1000元”。
“我们当时都很支持这个决定,所以都把钱交上去后,并没有再过问还款事宜。”曾琦和王锋称,当时借款都是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集体统一上交,并未约定具体的还款计划,“且由于是乡政府牵头组织借款,所以还钱的责任落到了乡政府头上”。
新法制报记者的突然造访,恰好碰见曾琦和王锋正在商讨还款事宜。“我们已经多次接到投诉,所以在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向老师们宣布在2015年内全部还清剩余借款。”
“与其他乡镇比较,冠山乡交通不便,人口不足1万,经济最为落后,所以挤不出钱来一次性还清所有借款。”王锋表示,其他乡镇能够早将借款悉数还清,是因为其他乡镇在搞城镇化建设时,公开拍卖地皮充盈了财政收入,“而冠山乡因先天条件不足,一直做不到”。
记者在冠山乡也留意到,到处都是低矮的平房,没有任何较大型的建筑,更无经济商圈,与其他乡镇比较确实显得有些落后。而且据曾琦和王锋所知,冠山乡此前的还款模式比较特殊,可行性低,“其实根本指望不上”。
垫资“帮扶”企业致乡政府财政吃紧?
自身底子薄,何以会影响到归还借款呢?
“由于建设工业园区少不了企业进驻,所以当时县里给各个乡镇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考核,虽然没有惩罚,但完不成任务会对政绩有影响。”肖正德说。
曾琦表示,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各个乡镇都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企业。
在冠山乡政府看来,他们借款17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换来的就是可以向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吸引来的企业上交财政的税收,可以有一定比例返还到乡政府。”王锋说。
但回报没有如期到来。让冠山乡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招商引资企业前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他们在头三年不仅未能从工业园区的企业得到任何税收返还,甚至为了“帮扶”企业还贴进去了不少钱。
“三年后,由于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没有考虑到企业后期发展,我们吸引来的企业亏的亏,倒的倒,乡政府拿到的税收返还微乎其微。”王锋说,“去年我们总体核算了一下,我们对引进的企业进行各种‘帮扶’,乡政府还倒贴了几万元。”
肖正德告诉记者,城西工业园区的企业约有80家,2014年税收总额约6000万元,冠山乡历年仅吸引来不到5家企业入驻,每年的税收不及总额的1%,“2014年他们甚至一家企业都没有吸引来。”
肖正德和前述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分析,此前冠山乡政府为了完成每年的任务考核,垫资“帮扶”招商引资的企业;而2009年前工业园区将还款打给乡政府后,乡政府继续“帮扶”,再加上先天条件不足无法发展城镇化建设充盈财政,才使得冠山乡政府财政吃紧,没有钱还了。
记者提出希望了解冠山乡前几届政府的财政情况,但曾琦和王锋表示,由于年代久远,他们对此并不清楚。
承诺1周内还清全部借款
“无论如何,借款拖了12年之久不还,说得过去么,政府的信誉到底在哪里?”王智质疑。
“政策出台之初就应明确落实时间,政府迟迟不兑现承诺,从取信于民的角度来讲,这本身就伤害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是失信于民。”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赖亦明认为,政府部门一定要树立诚信观念,用政府诚信兑现承诺,反过来用兑现承诺来树立政府诚信,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加速的循环。
“借钱哪有直接从工资里扣的?这分明是半强制性的借款,违反了自愿原则。”江西中矗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良欢表示,工业园融资的方式有问题,是借用政府之手,违反正常的经济秩序,带有摊派的意味。
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彭丁带则指出,借钱直接从工资里扣,是越权的行为,缺乏法治思维。
“站在政府的角度,园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是成功的;而站在职工的角度,政府显然考虑欠妥,工作有明显瑕疵。”刘良欢说。
针对外界的质疑,3月18日,曾琦和王锋同时向新法制报记者表示,“感谢社会监督,我们承诺在1周内还清所有借款”,“历届政府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会在本届将其解决”。
他们还表示,会马上召开班子会议,着手解决还款事宜,“我们已经督促财政所工作人员开始了账务核对工作,弄清一共要还哪些人,一共要还多少钱”。
听到乡政府的承诺,王智十分开心。因为没有摇中廉租房,他一家只能住在简陋的房屋内,现今他正在积极四处凑钱,希望能够购买到一套小型的房屋。
“1000元虽说是‘小钱’,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1元钱都十分重要。”王智说,“希望乡政府能够说到做到,我们等得实在太久了。”(记者郭俊 见习记者刘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