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工会启动2015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
←园区企业踊跃筹集困难职工专项资金。
“爱心共助站”里暖意融融。→
文/本报记者 金 艾 图/程瑞林
新闻提示
去年年底,我省工会启动了2015年元旦、春节(以下简称“两节”)送温暖活动。
“两节”送温暖活动持续了24个年头,我省各级工会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对已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的帮扶覆盖面,还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志愿者队伍参与到送温暖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志愿者在行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据悉,全省工会此次“两节”送温暖活动将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10万人次以上,预计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其中省总工会筹集资金近2000万元。
今年,“两节”送温暖活动将突出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开展职工工资收入、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劳动经济权益实现状况的“三查”活动,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关系变化、职工生产生活和权益实现及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开展困难职工的数量、分布和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大调查,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困难职工状况和社会救助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影响农民工权益实现和队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大排查,特别是了解农民工工资支付状况,研判节后当地就业形势、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和影响农民工权益的问题。
不仅如此,各级工会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联合交通运输、民航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和设立“农民工平安返乡服务岗”,通过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包专车、专列、专机和办理团体票等多种措施,帮助其解决购票难、乘车难等问题;对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工会将开展专项慰问活动,丰富职工节日文化生活。
省总工会 “两节”慰问金打卡到户
1月24日,家住贵阳市白云区的困难职工尹晓君,拿着刚从银行取出来的3500元,心情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尹晓君是贵铝物流公司老职工,患尿毒症多年,每月药费就要2000多元。作为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各级工会对他的帮助从未间断过,在今年的“两节”送温暖活动中,省总工会特意为他申请了这笔大病救助金。
“以前领慰问金,从申请到领取要半个月时间,这回帮扶慰问金直接打到卡上太方便了,节省了好多额外的开支和时间。”尹晓君说。
尹晓君仅是贵州省总工会“两节”送温暖活动的受益者之一。今年省总工会本级的600万慰问金,将统一按照这种方式,打到困难职工帮扶卡上,已有1500多个困难职工家庭及时收到了慰问金。
“以往,送温暖资金采取划帐方式,下拨到基层工会,再由基层来统筹安排。”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邓勇表示,但发放不及时、发放随意性较大等弊端也随之暴露出来,部分资金并不能足额真正落实到困难职工手里。
如何才能将这笔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困难职工手中?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决定改变以往由专人派送到户或职工自行前来领取的做法,与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联合制作了困难职工帮扶卡,通过转账的方式直接打卡发放到户。
打卡到户今年年初实行以来,使帮扶资金发放更便捷、更安全、更人性化,大大提高了帮扶效率,让最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帮助,目前,首批150多万元慰问金,仅用1天就打卡发放完毕。
在实施过程中,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发现,由于工商银行网点覆盖面有限,有些乡镇困难职工并不能就近领取慰问金,为此,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又与邮政银行贵州分行接洽,旨在利用该行覆盖面广的优势,破解这一难题。
据介绍,为让每一笔慰问金都能发放到真正困难的职工手上,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加强信息摸底,组织专人对基层上报的困难家庭进行核实,在剔除1000余户不符合要求的帮扶对象后,将1500多张帮扶卡发放到户,同时为受助职工寄去了“爱心卡”,写明慰问金的数额。
下一步,工会将依托这张帮扶卡,把金秋助学金、困难救助金等打卡进账,发放到困难职工手上。目前,基层工会正效仿这一做法,确保帮扶慰问资金真正落实到困难职工身上。
贵阳市 用心用情帮扶困难职工
1月29日,家住惠水县好花红乡的贵阳矿山机器厂有限公司退休困难职工黄朝明迎来了该公司工会的工作人员,“退休多年,工会没有忘记我。”握着工作人员的手,黄朝明久久不肯放开。
贵阳矿山机器厂是一个国有老企业,2013年更名为贵阳矿山机器厂有限公司,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公司承担了2438名离退休人员、356名内退职工、203名下岗职工、139名死亡职工遗属和孤老等方面人员的管理。
自2007年以来,公司工会坚持“心要真、血要热、力要到、腿要勤、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的态度,把职工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企业及广大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每年“两节”送温暖,所到之处都能亲身感受到企业困难职工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会的感激之情。
内退单亲女职工钮英告诉记者:“在我最困难的时期,工会组织给我一家极大的关怀,解决了我女儿无钱就学的困难,现在,女儿已大学毕业,希望工会多关心比我更困难的职工。”
困难农民工陈岑说:“谢谢工会关心农民工。”
老劳模王兴才说“过去为国家做了一点事,现在党和政府始终想到我,年年来看望,我发自内心感谢共产党,社会主义好啊”。
多年来,该公司在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工作中,起到了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救人、第一组织人的作用,制定了《帮扶救助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帮扶救助实行办法》、《“两节”送温暖制度》等,开展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建立困难职工群众档案,做到准确帮扶,有效帮扶。每年“两节”慰问期间,公司党政工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困难群众家庭慰问,做到“入户、入院、入岗”。
工会按照“有牌子、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的标准,建立“职工服务帮扶站”。建立“职工帮扶基金”,基金的组成由行政拨一部分、工会安排一部分、职工捐款一部分,基金的主要用途是缓解职工暂时面临的经济困难,从公司总经理到各级领导干部、一般职工纷纷捐款,首次就筹集到职工捐款8000余元。
工会在做好对困难职工帮扶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一线职工、农民工、青年职工等群体的服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职工思想、道德、技能综合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活动;坚持开展“立足岗位争贡献,争当标兵创佳绩”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岗位技术学习、练兵”等活动,覆盖职工达100%。
遵义市 建立档案库 帮扶精准化
1月19日,遵义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来到桐梓县娄山高新技术园区,为园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送去5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并对在该园区内企业务工的4名困难职工分别送去了慰问金。
刘英(化名)因身体残疾家庭十分困难,在当地工会的帮助下,她在工业园里打上了工。当她接过工会送来的慰问金时满眼泪花:“非常感谢党、政府和工会,不光是解决了我的就业,还给我送来了温暖,我会努力工作,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
单亲女职工王小艳(化名),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老小,生活十分困难。“现在以前只能在外打工,没想到在家门口就业,遇到困难工会为我们送来了慰问金。”该园区工会职工帮扶服务中心成立后,困难职工有了反映诉求的地方,他们真心把帮扶服务中心当成自己的“娘家”,把工会干部当成自己的“娘家人”。
目前,该市总工会已为桐梓县、绥阳县、湄潭县和余庆县的四个园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分别匹配了5万元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合计投入资金20万元。
据了解,遵义市各级工会按照“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和“维权帮扶大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基层工会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站)作用,桐梓县、绥阳县、湄潭县和余庆县园区管委会、县总工会、市总工会三家共同协商,按园区、县、市1:1:1的方式进行匹配,共同完成了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制度化、常态化的注入,每个园区每年至少有了15万元以上的帮扶资金,园区内企业和职工也积极响应,他们以自愿的方式为困难职工专项帮扶资金的筹集尽一份力。
为了加强帮扶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救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准确、公正、及时、透明,该市总工会严格规定了资金用途,规定该资金只能用于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帮扶。遵义市总工会对该资金安排审计部门审计监督,如发现单位或个人挤占、挪用、贪污等违纪违规行为,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两节”期间,该市总工会开展“走访职工群众、走访基层工会、走访企业党政”的“三走访”活动,通过对全市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调查,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全市困难职工档案库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目前全市纳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档案的困难职工已达63114户。遵义市总工会今年仅本级就筹集了276万元送温暖资金,将委托第三方对各单位报送的特困职工和困难职工以走访的形式进行抽查,让帮扶工作更具精准性,确保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铜仁市 “爱心共助站”冬日暖意浓
1月23日,隆冬时节,但铜仁市碧江区“爱心共助站”里却暖意融融。
“党的政策好啊,米、油吃完了,只管来拿”、“虽然下岗了,我们生活有保障”。该市化肥厂改制下岗职工张文秀和杨玉兰从“爱心共助站”领取生活物品离开时边走边说。
像张文秀和杨玉兰这样的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每周可以定时来“爱心共助站”刷卡领取生活物品。
当天中午,一对不愿透露姓名的40岁左右夫妇,开车来到“爱心共助站”,夫妇两人从车上搬下来两大蛇皮袋衣服,经工作人员清理,大人和小孩穿的衣服有67件。
夫妻俩对工作人员说:“买的时候花钱不少,娃娃长大穿不得了,都是新崭崭的,又舍不得丢,听说有个爱心站,拿来看看要不要?”这对夫妇前脚刚走,又有一位60多岁姓张的老婆婆抱一大口袋衣服来,她气喘吁吁地说:“我姑娘是卖衣服的,过时了,妹,你看吊牌都还在呢”……每周,工作人员都要接到好几拨人送衣物。在当地,主动捐款捐物到“爱心共助站”已成为群众和爱心人士的自觉行为。
“爱心共助站”成立以来,前来捐赠单位达186家,捐赠个人1302人,钱款累计15万余元,衣物4250件(套)、书物725本(个)。
两年前,一场大火把碧江区坝黄镇肖溪村王平发、王德发等8户农民工家里烧得一干二净,损失70万余元。铜仁市、区两级工会了解情况后,“爱心共助站”送去大米、油、电磁炉、被子等近万元的生活物资和70多件(套)衣服。去年5月,同样受火灾的碧江区瓦屋村土桥溪组杨光文、张少平、杨秀梅等农民工,接到“爱心共助站”送来的棉被、大米、油、衣物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道谢。
哪里有困难职工呼唤,“爱心共助站”就开到哪里。
收到第三次帮扶后,家住碧江区廉租房的困难职工郭启茂对上门来的工会工作人员说:“多帮帮其他困难的人,只要你们来看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像郭启茂这样的困难职工,“爱心共助站”采取定期上门看望和帮扶的形式。翻开“爱心共助站”2014年的帮扶日志记者看到:河西办事处大江坪社区原运输公司职工雷冬春,80岁,一家三口,两个子女瘫痪在床,行动不便,7月12日送去1袋大米、1桶油,8月18日送去1台电风扇,9月24日送去1袋大米、1桶油,4套衣服;新华社区职工杨建国病故,小孩杨雨年幼,7月12日送衣服5套、大米1袋、油1桶,8月18日送去英汉字典一本,洗衣粉1袋、牙膏和牙刷各2支,9月24日送去大米1袋…………
“爱心共助站”成立至今,采取上门帮扶,先后送衣物到瓦屋、坝黄等7个乡(镇)、14个村、116户困难职工家庭,帮扶下岗职工327户,困难职工、农民工256户,因病、因灾162户,单亲困难职工35户。
为拓展铜仁市、碧江区“四位一体”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2013年开始,铜仁市、区总工会集中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爱心共助站”帮扶平台,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和社会救助,该市、区总工会每年注入50万元帮扶资金,采取以“爱心储值卡”代替现金、物资的帮扶模式,由困难职工持卡到“爱心共助站”领取生活必需品,按需免费领取衣物。
运行16个月来共发出806张“爱心卡”,金额43万元,到站领取物资达26042人(次),领走生活物资32万余元,衣物1400余件(套),既为广大职工、爱心人士搭建一个施助平台,又用工会帮扶金,接受捐赠的钱、物帮助困难职工(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