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黔西县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开发扶贫是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之一。黔西县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积极落实连片特困地区开发扶贫政策措施,以发展产业、提高素质、夯实基础、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为突破口,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贫困人口逐年下降
黔西县属于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全县有省级重点贫困乡镇13个、贫困村197个。2014年末,全县共有扶贫低保户5098户11605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5.58%。
经过近年来的扶贫攻坚,黔西县开发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扶贫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据该县扶贫办副主任聂祥富介绍,“十二五”以来,全县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末的18.6万人减少到2013年末的12万人,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5万多。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2.7%下降到2014年的15.5%,下降了7个多百分点。
在贫困人口逐年降低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以来,该县新增公路48条共计527公里,解决了11.9万余户41.9万人的行路难和运输难;完成土地整理 1.99万亩,新增耕地1849亩;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24.8万亩;樱桃坪水库“三通一平”建设,仙人洞、凹水河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化那寨等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中小河流6.54公里、山塘6座;完成35千伏金碧变电站和钟山变电站二期扩建,建成110千伏水西变电站;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1.83万套、“户户通”4.35万套;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这一切都为减少贫困人口和发展地方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扶贫带动群众致富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在这方面,该县的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共发展核桃种植9.8万亩,中药材种植2万亩,建成草地生态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发展精品水果水西红宝石软子石榴5万亩,建成了林泉镇清塘村、钟山镇箐山村蔬菜示范基地和协和镇杨柳村花卉基地。”聂祥富说。
在素朴镇古胜村,村民桑光慧通过畜牧所的帮扶饲养西门塔尔牛走上了致富之路,“以前单靠家里的一点土地种包谷、洋芋只能解决温饱,根本挣不了什么钱,现在养两头牛就可以卖一万多元,比种地划算多了。”桑光慧说,每养一头牛畜牧所补助750元,目前全村有27个养牛户,都是通过畜牧所的帮扶摆脱了贫困。
与此同时,该村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以特色水果种植来带动全村村民致富。目前全村种植樱桃、枇杷为主的经果林1800余亩,采取“政策扶持、能人带头、群众参与、企业运作”的产业扶持导向,扶持了小微企业及专业合作社4家。外出务工的张生正于去年回乡流转土地,成立了“黔西县百果汇种植园”专业合作社,种植各种品种李子、桑果50余亩,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群众从“粮农”到“果农”的转变。
据了解,黔西全县共创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8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1个,县级2个。全县共发展省级扶贫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专业合作社415个,基本形成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与以前住的土墙房相比,现在居住的房子真是太好了,再也不用害怕大雨天了。”提起以前的住房条件,谷里镇清民村村民甘吉慧不禁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自从2012年该乡开始启动建设生态移民安置工程后,她家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不仅是房子破烂,就连进村的道路都很难行走,基本上都是靠人背马驮,非常不方便,一到晚上都不敢走夜路。”
甘吉慧说,如今政府动员他们从以前交通极为不方便的山上搬进现在的弘福新街上,并且每家每户都有两间门面房,可以用来做生意或者出租,不仅是住房,就连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也方便了很多,再也不用过以前的苦日子了。
近年来,该县完成生态移民工程安置房主体建设1023套,解决移民搬迁6675人,实施3744套公租房建设,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973户11.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83万户,建沼气池7000口,建经济适用住房8.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946万平方米,实施整村推进24个,建小城镇16个,新增硬化村道967公里,完成土地整治1.95万亩,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4.58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44平方公里,完成10.9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3.7万人的农村学校安全饮水工程,完成256个村“两个硬化”工程,硬化8.07万户院坝共337.5万平方米、连户路2884公里。
“全县建成了林泉镇清塘村、卫星村,钟山镇箐山村,谷里镇清明村,中建乡营盘村,洪水镇新桥村,协和镇化甲村等一批‘扶贫新村’精品示范村20个。涌现出了洪水镇解放村、新仁乡化屋村、杜鹃街道乌骡坝社区等乡村旅游扶贫攻坚示范点。”聂祥富说。
聂祥富还介绍,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促进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自从近年来实施开发扶贫工作以来,累计受益农户10.8万户次35.4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受益4.2万户次11.6万人次,实现了7个乡镇省级减贫摘帽,10个乡镇市级减贫摘帽,13个贫困乡镇县级减贫摘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