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林业工作评议侧记 “赞成47票,反对0票,弃权3票。通过!”7月31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会场上,主持人宣布,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的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退耕还林及林业工作情况的报告获得表决通过。消息传回省林业厅,工作人员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说实话,省人大常委会动真格,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议,我们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个报告的通过,说明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林业部门的工作是给予肯定的。 扎实调研,为开展评议做好准备工作 退耕还林是我省投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十二五”以来,我省林业工作始终围绕主基调和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等历史发展机遇,在林业生态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地方投入较少,林权纠纷调处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正因为如此,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对省林业厅开展工作评议作为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准确了解全省退耕还林及林业工作情况,做好评议工作充分准备,今年6月,由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负责人、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和省人大代表组成评议工作组完成了对省林业厅开展工作评议的前期准备工作。 对症下药,找出存在问题与不足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们各抒己见,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及林业工作情况踊跃发言。评议中,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抢抓机遇,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林业投入逐年增长,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资源问题和保护力度不断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明显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然保护区建设全面提升,为我省实现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低,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不一致。”“林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林业工作机构不健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我省林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上,提出的意见中肯、实在,给出的建议和对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有效履职,立足建立监督长效机制 委员们表示,贵州是森林资源大省,林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决定着未来贵州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省人大常委会要紧密结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新任务,经常开展类似的监督活动,推动林业部门依法治林,协调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保持我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良好生态环境。 “对政府及其部门开展工作评议,确是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帮助被评议单位改进工作的好方法。”“作为人大代表,一定要更好地履行起职责,通过调研、视察、评议等方式,准确、及时地反映民情民意”“要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注重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评议,更要注重对已经评议内容的跟踪、监督,让人大的监督更加有效。”评议中,委员们表达出一个共同的愿望,省人大常委会要建立长效机制,经常开展对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评议,帮助受评议部门接受人大监督,边评边改,有效推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