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与贵州旅游商品提质升级”研讨会举行

09.05.2016  06:52

  本报讯 (记者 彭芳蓉 沈仕卫)5月6日,由贵报传媒集团、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联合举办的“弘扬工匠精神与贵州旅游商品提质升级研讨会”在贵州日报社举行。

  研讨会围绕“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旅游商品创作中的作用”“如何在贵州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等议题展开,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代表与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讲述各自的生产技艺故事,研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展示传承不断的技艺风范。

  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分别阐释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同时,结合当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等热门话题,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合理开发、传承、利用贵州民族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全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正是因为有世代相传的工匠们,才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得以保存,成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重要基础和源头。在全域旅游的时代要求下,我省的“非遗”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从单纯的“生活物件”转变成“旅游商品”,从而使“非遗”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用,许多“非遗”传承人和掌握“非遗”技能的农民,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会上,三都水书、贞丰古法造纸、大方漆器髹饰、安顺木雕、都匀毛尖、侗寨鼓楼、苗族蜡染刺绣、苗族酸汤等独具特色的贵州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人分享了各自的传承故事,他们认为,作为传承人,应肩负继往开来的责任,在手艺上要精益求精,在个人品德上也要树立榜样。坚守的路上,他们将积极尝试从工匠向大师的转变,为贵州的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发展献心献力。

  77岁的黎平侗族鼓楼营造大师陆文礼说,他将继续坚定地做好传承,为贵州争光,为侗族人民争光。在古法造纸制作技艺道路上坚持50年的传承人刘仕阳表示,他会一如既往地传承古法造纸技艺,让白棉纸成为贞丰旅游的亮点。花旗贵州手工发展项目馆员、蓝花叙事公益文化品牌国际运营总监韩莎丽说,她从美国来到贵州,发现贵州有非常好的文化存在,把贵州的手工业推向全世界是她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现场还展示传承人带来的得意之作,都匀毛尖、大方漆器、安顺木雕、苗族蜡染及刺绣……一件件沉淀着文化自信因子的旅游商品,折射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价值上的光芒。据了解,由“非遗”转化而成的旅游商品,扮演着大旅游产业生力军的角色。

  研讨会上,侗族歌唱家、文化大使、“雁巢收藏”创始人尤雁子,用优美的歌声向工匠们表达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