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乘势而上 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再创辉煌

08.12.2015  19:03

  乘势而上 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再创辉煌

——安顺市残疾人创业就业显成效综述

图为坐上轮椅车的肢残儿童喜上眉梢。黄鹏 摄 

    近年来,安顺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积极将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作为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着力转变工作理念,开创了安顺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新局面。

    据调查统计,目前安顺市有各类残疾人17.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28%。截至目前,全市投入同步小康创业就业经费达到500余万元,已建成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示范点27个(其中:2014年创建省级残疾人示范点2个,获扶持资金40万元;2015年创建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3个,扶持资金60万元即将下拨到位),辐射带动30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十二五”期间共实现城镇残疾人就业6783人,实现农村残疾人就业49122人。

    教育培训 夯实残疾人素质基础

    安顺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通过整合人社、扶贫、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式、现场式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残疾人就业培训经费200余万元,全市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58期,培训残疾人5543人(次);举办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48期,培训残疾人2875人(次);市残联本级举办创业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美发美容等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320人(次)。会同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残疾人社区医学班,对46名残疾学生开展职业教育。

    基地建设 拓展残疾人创业就业渠道

    “十二五”期间,安顺市共投入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建设资金300余万元,建立了27个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政策,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安置360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3000余名残疾人就业。市残联本着“分级帮扶、各有特色”的原则,采取对已确定为省级示范点的加强业务指导,对确定为市级示范点的加大资金投入,对确定为县级示范点的加大督促力度,打造出贵州黔韵民族服饰研发有限责任公司、安顺市檀木世家工艺品有限公司、西秀区铭康盲人按摩院等一批发展前景好、辐射范围大的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形成了各级示范点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为确保各级示范点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项目落实 为残疾人提供帮助

    2014年3月,安顺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设施征用土地1405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今年5月7日,安顺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安顺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挂牌,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大厅装修完成,增强了安顺市为残疾人服务的硬件实力。中心挂牌后,开办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截至目前共招生了24名听力障碍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目前有16名听力障碍儿童在训中;做好2015年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报名工作,推荐6名盲人学员参加省中心举办的全省盲人中级保健按摩师培训班,推荐1名选手参加省残联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按时完成省残联要求报送的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信息和第一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资料的报送工作;通过安顺市社会福利厂、华夏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培训残疾人256人,新增残疾人就业214人;筹备建立安顺市残疾人普及型假肢装配供应站,选派技术人员到省康复中心学习业务,现假肢装配设备已采购安装完毕,已具备假肢安装能力。

    争取到2013年安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立项。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设计建筑面积16189平方米,占地面积11770平方米,床位200张。该机构建成后,可集中安置100余名残疾人就业。

    争取到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立项。安顺市共申报项目9个,其中市级残疾人托养中心1个(项目选址于龙宫风景名胜区桃子村),县区残疾人托养中心8个,项目资金7120万元,申请上级资金6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120万元。

    目前,安顺市级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体工程过半,西秀区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今年全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现场会观摩点,镇宁、普定县级托养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实施内部装修,关岭县级托养中心正在实施工程主体,预计2016年初以上项目均可完成并投入使用;平坝、紫云县级托养中心已获立项,预计2016年初动工建设。2017年全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将实现全覆盖,将积极倡导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合作营运的方式,搭建混合所有制营运方式,利用市、县托养中心的有效平台,更好地为全市残疾人提供持续性的就业服务。(胡绪才 刘现虹)

图为肢体残疾人外出进行养殖学习。

图为西秀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安置的残疾人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