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五加五促五新”模式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9.03.2015  16:03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19日电 近年来,遵义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科教兴遵战略,以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备均衡、管理水平均衡为目标,大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管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市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学校布局均衡实现新突破

    按照“小学到乡镇、初中到县城、高中到城郊、保留和办好必要的教学点”的要求,结合区域城镇化发展实际和“普十五”需求,统筹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积极稳妥优化学校布局。一是实施好第二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市2015年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32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补充幼儿教师1154人。二是加快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力实施“千校达标”工程,结合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地质灾害学校治理计划,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需求。全市2015年计划新建小学18所,初中8所,总投资14.95亿元,小学寄宿率达到30%以上,初中寄宿率达到70%以上。三是规范建设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全力保障“控辍保学”核心指标不反弹,围绕加快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配备水平,着力推进9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发展。深入落实“控流提质”各项措施,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控制在10%以内。以遵义大学城和遵义市职教园区为重心,以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为节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1+1+13”模式发展。四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计划新增教师面积21.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2万平方米,食堂5.3万平方米,厕所1.2万平方米,运动场53.1万平方米,桌椅3.3万套,床位3.1万个,图书94.1万册,实验仪器5.6万套。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校园数字化有新气象

    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教企结合”等模式,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校园数字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辐射。2015年计划完成334所学校宽带接入,5646个班级多媒体终端建设。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三通”全覆盖。在用好国家和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建设遵义教育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基础教育教学应用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全覆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别。

     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促教师专业水平有新提升

    一是扎实开展教师队伍招考工作。2014年共招考聘用1213名“特岗计划”教师充实农村基层学校。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校任教有编有岗,推进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信息和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信息有效共享。2011-2014年,遵义市共签约694名免费师范生到校任教。二是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遵循“因地制宜、县域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以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开展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为主要形式,建立有序交流、合理配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开展全面高效的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在全市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培养5名教育博士、50名教育硕士。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全员教师培训计划和管理干部素能提升计划。充分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四大培训基地,帮助遵义市培养培训大量教师和管理者,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积极选派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挂职学习交流。四是利用名师名校工程培养骨干、名师。建设20个名师工作室、20个名校长工作室,至2020年,培养500名市级名师、200名市级名校长。努力造就一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的国际视野、厚实的职业素养、较强的管理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队伍。启动实施遵义市“金种子”校长培养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抓好100名“金种子校长”队伍的培养,整体提升遵义市中小学校长队伍水平。建设遵义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市内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不断增强校长培训的生机活力,提升校长培训质量。

     加大财政刚性投入促教育均衡发展有新保障

    继续坚持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教育投入,保证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逐年提高本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加速集团化办学促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有新活力

    一是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2013年启动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工作,4个县区(市)分两年全部启动实施,逐步实现集团内幼儿园“办园条件同改善,规章制度同完善,园务管理同规范,保教质量同提升”。以网络覆盖模式、优质园办分园模式、连锁加盟模式3种模式为组建集团25个,覆盖所有农村乡镇幼儿园及部分民办幼儿园。二是义务教育对标定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特色引领义务教育内涵提升。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推行“优质学校+新建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等模式,开展“强弱联合”,推动县域内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学校同步发展。三是以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抓手,在全市打造一批优质学校。优化普通高中教育集团,深入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发展模式。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注重内涵发展。指导普通高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升类提升工作。四是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布局,统筹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和特色经济紧密结合,以扶优扶强的方式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指导学校办出特色,打响品牌,逐步建立起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刘 德 杨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