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举措加强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

04.04.2016  04:50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市生态文明委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认真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四方面举措,加强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全市饮用水源地和重要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认真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顺利推进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水污染防治规划,累计投入13.4亿元,实施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及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19个。

强化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我市制定实施了《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即贵阳市“水十条”)《贵阳市劣五类河流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实施了《贵阳市地表水污染防治规划》。

创新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我市扎实推进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立了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在洋水河、息烽河等流域实施“乡长制”和“村长制”,创新实施南明河水环境监管“段长制”和金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完成水环境生态红线划定,强化对现有良好水体的保护。

加大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我市采取PPP模式开展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扎实推进金钟河、东门河、麦架河等11条劣五类河流治理,完成乌江34号泉污染深度治理工程,乌江干流水体总磷浓度大幅降低;建成两湖一库、汪家大井、中曹水厂等重要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开展麦包河、四百路河、烂泥沟等入湖入库支流生态修复工程,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以上举措,全市饮用水源地和重要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III类)达85.7%,1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39个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涉及贵州省四大水系,即牛栏江——横江、赤水河——綦江、乌江和沅江水系。贵阳市处于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以花溪区桐木岭为界,桐木岭以南的河流属珠江流域,以北的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贵阳市乌江水系流域面积7631.67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8%。

(本报记者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