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委书记陈志刚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月25日,中共毕节市委书记陈志刚在毕节市委一届七次全会上指出,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推动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不可或缺的关键点。既要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牢固树立底线、红线意识,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又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努力保持较快增速,确保毕节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空气常新,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有机统一。
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加快形成经果种植——林下种养——旅游观光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企业、产业和区域之间互相融合,构建以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园区和生态经济村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又要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流转模式,推动土地向技术人员、产能大户、龙头企业规范流转,带动规模经营,建立以赫章、纳雍、七星关为主的特色经果林板块经济区,打造新的生态效益点和经济增长点;同时要采取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赤水河、六冲河、三岔河和乌江流域“河长制”管理,切实构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要突出绿色发展,主攻环境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抓好生态建设,既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又是扶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要以人口、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加强水土治理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以荒山绿化和草海治理为抓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抢抓国家将我市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和省实施“绿色贵州”行动计划的机遇,以“主干道路两侧、城镇园区周边、景区景点周围、重要水源河流”等重点区域为突破口,按照“新五子登科”理念,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好土良田,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