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电商企业“黔茶商城”助推茶产业发展一瞥

01.12.2014  11:48

    今年“双十一”,我市电商企业“黔茶商城”完成了279笔交易,实现销售额27.6万元。

    “携手百万茶农 助推黔茶出山”——这幅马文波办公室的笔墨,既是他创业的起点,也是他奋斗的目标。

    “对于一家正处于创业期的公司来说,激情至关重要。”马文波说,如果没有激情,他也不会毅然辞掉30万元年薪的工作,创办目前省内最大的茶叶B2C(“商对客”的电商模式)电商企业。

    2013年春茶采摘时节,来到湄潭茶园的马文波,偶然听到了当地茶农与浙闽商人间的讨价还价。他从当地茶农口中了解到,长期以来,外省茶商来贵州低价收购上好茶叶,转而贴上“龙井”、“铁观音”的牌子,卖价能翻好几番,而贵州茶农只赚到少量的辛苦钱。茶农的“困扰”,也反映出贵州茶产业的“尴尬”。

    从农村走出来的马文波深知“茶贱伤农”,懂一点互联网的他便辞职做起了电商。“电商的优势在于不受地域限制,只要能上网,物流能送达哪里,市场的边界就到哪里。”马文波说,相比而言,实体店模式即使能覆盖一个县城,成本也会很高,茶叶的价格自然就降不下来。

    对贵州茶叶品质很自信的马文波,把互联网营销看成了提升贵州茶产业产值的关键。但环顾周边,他看到了这样的现状:在淘宝、天猫上的贵州茶叶商家大概有一千多个,但它们会被淹没在众多的网店中;在省外,已经有像醉品商城、艺福堂等年销售额上亿元的茶叶B2C电商企业,但它们均不销售贵州茶叶。

    这些茶叶B2C电商企业的思路,启发着马文波,也让他看到了商机:“一个专门销售贵州茶叶的网站,能形成贵州茶叶的聚集地,对贵州茶叶的宣传更有效。”今年1月,定位全国市场的“黔茶商城”电商网站正式上线。

    网站上线后,最重要的是加大推广力度,增加流量。为此,“黔茶商城”在网页设计、产品包装、宣传文案上都花了不少心思。今年3月,“黔茶商城”组织国内50余名摄影家到贵州湄潭、凤冈、都匀等茶叶基地采风,以摄影艺术形式推广贵州茶叶;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贵州茶叶,网站在页面上推出了“黔茶百科”栏目,介绍黔茶历史文化;他们还推出了免费试饮活动,只要消费者自付邮费,商城提供一定量的试饮茶叶,顾客觉得满意再下单购买……

    由此,“黔茶商城”的人气逐渐聚集了起来。通过对客户的售后回访,企业还开辟了另一块市场。起初,“黔茶商城”把贵天下都匀毛尖、兰馨湄潭翠芽等品牌茶作为主营业务,但顾客反馈,希望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贵州茶叶,不需要多么好的包装。

    于是,“黔茶商城”于8月份推出了直供茶,以“产地——商城——消费者”的模式给客户提供好茶。因为砍掉了中间环节,价格能直降50%到70%。现在,直供茶已经占到了“黔茶商城”业务量的40%左右。

    凭借电商积累的数据,“黔茶商城”已经能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来决定特定茶叶特定季节的采购量,从而尽量减少仓储方面的成本。

    虽然上线还不满一年,“黔茶商城”却凭借实在的经营,被省商务厅列为全省2014-2015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现在的“黔茶商城”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贵州茶叶,而且70%左右的订单来自省外。马文波说,商城在助推黔茶出山方面开了个好头。今年,商城年销售额预计在七八百万元左右。到2016年,他们的目标是5000万元。

    马文波认为,制定这个目标的底气来自两个方面:现在电商已经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容易接受电商,而且商城依托的是贵州茶产业;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贵州茶产业产值要达到500亿,电商预计能从中获利5000万元。

    不过,马文波坦诚,压力仍然不小:“做电商,就意味着和全国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的人才、资金、技术、运营都必须向一流看齐。”他希望,政府能提供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同时有更多的贵州人参与进来,共同拥抱贵州茶叶的电商时代。本报记者 姜晓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