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父亲出嫁吓退好多求婚者 40岁终于找到真爱

01.10.2014  13:40

               


刘冬琴与女儿

为了照料瘫痪的父亲,家住安顺市西秀区南郊社区的刘冬琴,一直没找到对象。直到40岁那年,现在的丈夫答应一起照料瘫痪的父亲后,她才带着父亲出嫁。

带着父亲出嫁吓退好多求婚者

刘冬琴家住安顺市西秀区南郊社区,其母亲70来岁去世时,她还未成家,那时她父亲已经80多岁了。

父亲没有工作,也无养老金,2009年患病后,至今还瘫在床上。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送医院做检查治疗,洗衣洗澡,吃饭上厕所等日常生活全靠刘冬琴照顾。

刘冬琴讲,父亲瘫痪后,每次吃饭都是抬到床上喂他吃,每天都要为父亲打理大小便。“没结婚时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但我们小的时候,父亲也没有因为我是姑娘而对我们不管。”刘冬琴介绍,父亲年纪大了,加上牙齿掉了,饮食要吃软的,因为血压高,也不能吃辛辣和太油腻的食物。

父亲瘫痪那年,刘冬琴已经30多岁了。那时,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嫁出去后,瘫痪的父亲无人照顾,于是,她便下定决心,带着父亲一起出嫁,婚后和父亲一起居住,自己便于照顾瘫痪的父亲。

因为刘冬琴坚持婚后要照顾父亲,要和父亲住在一起,几个对象最终离她而去。她也渐渐成了大龄的“剩女”。

  40岁剩女终于找到真爱

2011年,刘冬琴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交往不久,他向她求婚。“你要照顾我父亲,我才能和你结婚。”当时,刘冬琴向现在的丈夫提出了这个要求。对方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两人结婚了。这一年,刘冬琴40岁。当时他们住的小区正面临拆迁,她与丈夫便租了间房子,带上父亲过上了简朴的日子。由于两口子打工,工资也不固定,家里也没有存款。2012年,他们抽到了一套廉租房。在没有一分钱存款的情况下,他们东挪西凑,到处借钱勉强凑上了几万元买下了廉租房,带着父亲住进了新房。

刘冬琴的邻居称,刘冬琴的丈夫之所以愿意和刘冬琴结婚,她丈夫除了喜欢她以外,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刘冬琴身上孝顺老人的品质。邻居们说,她是把自己的父亲放在首位的,把自己的婚姻大事放在次要位置的。

上有老下有小婚后日子更忙碌

刘冬琴结婚后,很快便怀孕了。刘冬琴说,她怀孕的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日子。

为了生活,刘冬琴的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因为刘冬琴结婚晚,怀孕年纪大了,身体各方面都承受不住,妊娠反应又大,对油烟又特别敏感。但父亲动不了,如果不做饭,父亲就没有吃的。

刘冬琴的女儿出生后,坐完月子,她又去打工。现在家里是上有老,下有小。刘冬琴上完班后照顾好小的,又要照料老的,便更加忙碌了。

今年8月下旬,记者来到刘冬琴的家。刘冬琴刚刚一岁的小女儿正躺在沙发上睡午觉,刘冬琴正忙着淘米、洗菜、给一家人做饭,客厅里老父亲正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看着电视,家里一片祥和。

谈到为了照顾父亲,自己40岁才结婚时,刘冬琴说,父亲有病,没人照顾不行,女儿自我牺牲一些,这是应该的。

据安顺市西秀区妇联介绍,相关单位已将刘冬琴作为“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家庭孝女,向西秀区妇联进行了推荐。

(记者付公宝特约记者伍巧玲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