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帮扶谱新篇 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践行多党合作的生动实践
同心帮扶谱新篇
——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践行多党合作的生动实践
金秋的毕节,是一幅幅人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多彩丰硕图景:从坝区到山坡上,蔬菜、辣椒、刺梨、特色林业、牛羊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披金生银、美美与共。在田野和村庄,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就在这喜气洋洋的季节里,在毕节市博物馆内,一场以“变迁”为主题的毕节市脱贫攻坚摄影作品展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张张承载着时代记忆的摄影作品,记录了毕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了毕节从“试验区”向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迈进的坚实步伐。
“穷在深山有远亲”。变迁的背后,饱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推进改革试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力量。
“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32年来,以1988年6月9日毕节试验区成立为起点,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华职教社等为毕节跨越发展、脱贫攻坚不断注入强劲动力,形成了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的“毕节经验”。
围绕“三保障”,倾情倾力助民生
乌蒙磅礴走泥丸。地处贵州省乌蒙山区的毕节,曾留下红军长征的足迹,也是全国出了名的“穷”地方。
民生所需,再硬的“骨头”也要啃,帮扶力量跟着贫困走!
统一战线承担帮扶毕节的责任以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等单位践行着“毕节不脱贫,统战不脱钩;毕节脱了贫,统战不断线”的铮铮誓言,在坚决助力毕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建言献策、内引外联、出人出力、持续帮扶。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毕节市赫章县结构乡,一所教学楼、操场、足球场等教学设施全新的校园,成了娃娃们的乐园。历经三年艰苦建设,在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的推动下,在民建贵州省委的指导下,民建会员企业中天金融集团捐资1亿元建设的小学、幼儿园、卫生院综合体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房子通过改造后,好住得很!”纳雍县猪场乡增力村村民龙道伦说。得益于民革江苏省委在该乡实施的“安居工程”,包括龙道伦在内的77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门窗破旧、透风漏雨、墙面维修等问题,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自2014年10月28日,致公党中央充分整合致公党东部六省三市优势医疗资源,精心组织各大医院致公党员专家、教授赴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开展“致福送诊”活动。让患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知名专家优质的诊疗服务,有效遏制了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聚沙成塔,枝叶关怀暖人心。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渠道畅通、人才荟萃、联系面广、资源富集等优势,倾情参与支持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工程,推动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向薄弱洼地倾斜,让基层群众共享。
教育事业迈出新步伐。中华职教社自2016年来着力推进金海湖新区职业教育发展。民进中央“同心·彩虹行动”、九三学社中央“同心树人”、台盟中央“筑梦师者”等智力支持项目的实施,帮助试验区培训教师9403名,培训学生23639名。
医疗扶贫焕发新活力。农工党中央“同心助医工程”、致公党中央“致福送诊”等医疗扶贫活动,共培训医务人员2916名,开展医疗义诊5653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护人员专业水平。
农村住房呈现新面貌。中央统战部协调统一战线筹措资金4000万元支持毕节试验区开展9个“同心新村”建设后,促进毕节试验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培育“产业链”,精准高效带民富
在保障网织得更牢更密的同时,统一战线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助力百姓脱贫致富。围绕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成果一起收的理念,培植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助推毕节试验区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
今年4月底,民进中央牵头组织的北方16省市茶业合作联席会议与金沙县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开发公众标准茶体系的合作协议。据了解,根据“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指示要求,金沙县计划到2021年建成茶叶基地40万亩,建成茶叶加工厂200间。
近日,走进纳雍县猪场乡硐口村和湾子村刺梨育苗示范基地,800亩刺梨苗已经封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该项目由民革江苏省委同猪场乡、毕节市农投公司共同谋划选定产业,于2019年10月底开工建设。“该基地覆盖全乡贫困户2261户10448人,年产值预计可达2000万元,收益的60%将用于贫困户分红。”猪场乡党委书记高扬介绍。
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经九三学社中央牵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了食用菌现代产业园,目前每天产能规模在400吨以上,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接近2亿元。该公司还与县扶贫办签订了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协议,优先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需求。
2012年起,全国工商联先后投入2500万元在织金县开展金融性滚动帮扶项目,累计发放滚动帮扶资金7173万元,受益农户和小微企业710余户,为织金县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扶贫先扶志,产业扶贫最终需要贫困群众亲身参与,就近解决就业问题,不断提升试验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乘着产业扶贫的快车,统一战线协调资金近6000万元支持建设6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12万余人发展,直接受益群众6000余户2万余人。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协调95家企业结对帮扶试验区95个村,投入资金物资4984.89万元支持试验区农村产业发展,拓展了试验区干部群众视野,激发了试验区内部发展活力。
“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特产品在统一战线的同心推介下,品牌逐渐打响,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在困顿中踏上发展之路,又在创新中不断向前,毕节试验区在这30多年里爆发出积蓄已久的发展势能,一路奔涌向前。
认亲“结对子”,共克堡垒促巨变
向贫困宣战,不仅要有物质的投入,更需要通过真情帮扶催生内生动力。
结成对子“走亲戚”,开展结对帮扶,更好压实帮扶责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统战部延续已有的结对帮扶制度,明确毕节试验区各县、区的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帮扶赫章县;民革中央帮扶纳雍县;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帮扶现七星关区;民建中央帮扶黔西县;民进中央帮扶金沙县;农工党中央帮扶大方县;九三学社中央帮扶威宁自治县;全国工商联帮扶织金县;中华职教社帮扶金海湖新区。中央统战部牵头建立了北京、天津、河北、广东等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形成东部发达地区十省市参与试验区脱贫攻坚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千难万难,干部带头就不难。统一战线55位副国级以上领导先后128人次到毕节试验区开展调研帮扶活动,副部级以上领导同志436人次深入毕节试验区考察指导工作,共选派13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毕节市、县、乡、村挂职,直接参与试验区建设的工作中,共同攻克贫困堡垒。
“驻村帮扶能够更加了解基层情况,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民革中央机关派驻在纳雍县玉龙坝镇岩脚社区第一书记艾岩说。驻村已满一年的他,从最初因语言不通走访需要带“翻译”,到如今发表多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角文章,为当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曾经作为黔西县1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的元庆村,近年来得到了中央统战部、民建宁波市委、民建上海市委、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等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发展起了精品皂角、种草养牛等产业。“正因为统一战线的帮扶,村子产业从无到有。我现在还有一个理想,努力发动群众,把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黔西县观音洞镇元庆村村支书刘光永说。
元庆村的蝶变是统一战线精准帮扶毕节试验区的一个缩影。从单打独斗到八方合力,毕节试验区正集聚各方帮扶,正以锐不可当之势迈向新的征程。
浓浓乌蒙情,同心同行路。截至2019年底,统一战线组织1166批9121人次专家、学者、企业家赴毕节试验区视察指导、考察投资,新改扩建各类学校200多所,援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235个。累计培训各类人才37.78万余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8531名。特别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以来,实施帮扶项目866项,协调投入资金4.28亿元,2019年和2020年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实现了一批资金和项目到位。
绵绵及时雨,浇出满眼春。在统一战线的倾力帮扶下,毕节市生产总值从1988年23.40亿元,增加到2019年1901.36亿元;贫困发生率从1988年57.3%,下降到2019年1.54%。贫困人口从1988年312.20万人,减少到2019年12.53万人,截至2019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62.97万人。毕节的交通、产业、生态、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阔步前行。(记者 刘莹 刘蓝婴 通讯员 周明宽)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