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扶贫有新招 金融来助力
近年来,安顺市平坝区以金融助力为突破口,着力破解扶贫资金难题,“对症下药”做到“融资”、“融智”、“融特色”相结合,切实增强扶贫开发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唤醒沉睡的农村资产,用活农村闲置资源。按照“试点先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思路,平坝区采取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去年,乐平镇塘约村率先在平坝区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成立村土地流转中心,对每家每户的土地进行勘界测量,确权认证,村民以土地作为股权“打包”给合作社发展,参与利润分红,实现了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全村963户村民中已有800余户以土地入股或者流转方式参与了合作社发展,2000多亩土地纳入发展规划。此举唤醒了全村“沉睡的资本”,激发了农业产业发展潜能。
说起土地入股和流转这事,塘约村村民邱继敏算了一笔细账,他将4.5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得到流转费3150元,现在他在合作社务工每天100元。“以前种植水稻玉米,一年忙到头,除干打尽只得三四千元。土地流转后,光流转费就有3000多元,一年下来务工费就有12000元。这种好事去哪里找!”
为加快推进试点乡镇土地确权,平坝区在羊昌、白云、夏云等乡镇成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截至目前,平坝区共流转土地54930亩,涉及农户13652户。
同时,逐步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集体财产权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七权”叠加,并出台《平坝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农村抵押担保、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力度和规模,努力为农民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2014年9月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杠杆化运作模式扶贫开发支农再贷款39515.88万元,节省农户利息支出497.83万元。
“融智”——以就业创业带动农民增收
充分发挥金融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作用,围绕已实施的种植和养殖产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村贫困妇女“雨露计划”、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培养”、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五项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贫困户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按照“企业招工+培训+就业”的模式,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011年以来,累计完成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5700人、三位一体培训4400人、实现转产和转移1万余人;强化对农民群众的创业就业资金支持,拓宽资本入农渠道。近两年来,累计为农村企业发放贷款64292万元,为农户发放贷款118898万元,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依托“一镇两馆”(黔中创客小镇、淘宝特色中国安顺馆、京东特产中国平坝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平坝区已成功获取省商务厅10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及国家发改委3000万元无息贷款支持,共有31家电商企业签约入驻,建成40个京东村级合作点,发展推广员125人,有效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
“融特色”——助力农业农村升级
夏云镇小河湾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苗族村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托乡村旅游业的改造升级,全面优化产业布局,用好用足农业银行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贷款,共投入4750万元,重点推进小河湾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农家旅馆、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产业。
如今小河湾村的38家农户中,已有11家农家乐、17家商铺,旅游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今年国庆期间,小河湾村共接待游客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万元。该村还荣获2015年贵州十佳美丽乡村“最具投资潜力乡村”称号,彻底改变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传统耕作模式,改变了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的空巢现象,全村大部分外出青年纷纷回乡创业就业,全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1万元,是平坝区农村加快发展的典型。
立足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农业基础,平坝区坚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方向,重点培养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2011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共计359万元、扶贫贷款到户贴息资金12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5个,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新增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5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了齐伯小黄姜、十字中药材、白云、羊昌优质大米、大屯山药、芦笋等一批优质特色示范基地,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李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