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副省长陈鸣明赴平塘县大塘镇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调研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

30.10.2017  20:10

10月29日,党的十九大代表,副省长陈鸣明到极贫乡镇联系点平塘县大塘镇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督导调研。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宁陪同调研并主持宣讲。

当前,贵州省各地正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

陈鸣明副省长实地考察了贵州广源堂药业有限公司菊花加工及种植基地、大塘镇构树种植基地、大塘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食用菌培植基地。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企业、基地工作汇报,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再创佳绩。考察中,企业、基地干部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优异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

调研结束后,陈鸣明结合自己参加党的十九大的亲身经历,在平塘县西关中学礼堂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陈鸣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贯穿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灵魂,全面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新局面的行动纲领,是向世界昭告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篇章。

陈鸣明强调,十九大报告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政治上,聚焦根本主题、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统一全党意志。思想上,号召全党“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理论上,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六个重大论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通过“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八个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实践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对各个领域的工作作出总体谋划和部署,把“四个伟大”实践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发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而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陈鸣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充满了对贵州各族人民的关怀牵挂,对贵州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对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要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

陈鸣明强调,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方方面面都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过去五年,贵州和全国一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贵州来讲,首先是要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倒计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懈怠。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两步走”的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保持政策、措施、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奋力撕掉贫困落后的标签。

陈鸣明要求,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进步、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在后发赶超上有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新跨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领会好。要丰富途径渠道、创新手段方法、区分层次对象,不断提高学习热度,拓展宣传广度,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要重点抓好宣传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转化成为干部群众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的热烈心情和实际行动。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确保重点民生实事落实到位,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确保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