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降威宁 贵州迎2015年下半年第一场雪
10月10日,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汽车上堆满积雪。
人民网威宁10月10日电 (赵静 高洁 )10日一早,来自威宁的一张雪景图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在威宁县雪山镇和海拉乡,降下了贵州2015年下半年的第一场雪。
当日7时许,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威宁自治县西部的海拉乡气温普降到3摄氏度,迎来降雪天气。据海拉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积雪最厚的地面达5厘米左右。雪后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房屋、树木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皑皑白雪成为金秋时节乌蒙高原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威宁县气象局副局长陈林说,此次降雪出现了威宁县海拔较高的雪山镇和海拉乡,海拔在2400米以上的区域。陈林说,今天早晨海拉乡地面气温最低仅为0.6℃,由于气温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按照每一千米气温下降6℃来计算,在高空4000米左右的地方,气温已经达到零下十度。由于近日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非常充沛,在高空极速遇冷后,凝结成雪花落下来,于是便有了这全省的“第一场雪”。
而十月份就飘雪,对于贵州而言似乎有点儿早。陈林告诉记者,由于威宁地处贵州西北部,常常最先受到冷空气侵袭,加之海拔比较高,所以一到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会非常地快。从近几年来看,今年的确稍微早了一点。不过,这次下雪是由于冷空气比较强、水汽比较充沛导致的,属于正常的天气现象。“这场雪降在高海拔山区,所以对当前开展的秋收工作影响不大。”陈林如是说。
据贵州省气候中心有监测数据的历史记录显示,2000年以来,贵州的第一场雪有8次落在威宁,而最早是在2000年11月11日,在习水县便监测到了降雪。
延伸阅读:
1、下雪的条件是什么?
若要降雪,三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要有充分的水汽;二是大气中要有大量的冰晶核,便于水汽附着;三是近地面气温一般要低于4℃。若水汽或凝结核不足,雪就无法形成;而对于贵阳来说,近地面气温为1-4℃就可降雪,低于0℃则可能导致冻雨。
2、气象工作者是如何观测雪的?
当气象观测站四周视野范围内的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气象观测员就需要观测雪的厚度。一般选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观测。观测员会使用量雪尺在相互之间间隔10米以上的3个地方量取积雪的厚度,然后求平均便可得到降雪厚度了。厚度一般以厘米为单位。
3、降雪等级如何划分?
降雪的强度等级一般分为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气象观测员一般使用雨量筒,通过测量雪融化成水的多少,从而将降雪量折合为降水量,然后用得到的降水量来划分降雪等级。若24小时内这个量为0.1~2.4毫米,则为小雪;2.5~4.9毫米,则为中雪;5.0~9.9毫米为大雪;10毫米以上为暴雪。例如我们测得降雪厚度是5厘米,然后把雨量筒里的积雪融化,测得是3毫米,在2.5~4.9毫米之间,即为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