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残联贯彻落实省残联六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2016年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精神
2016年2月23日-24日省残联召开第六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2016年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后,贵阳市残联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组织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和直属事业单位班子成员传达学习会议精神,部署贯彻落实措施。
2016年,全市场残联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 “一个目标、三个建成”的总体布局,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相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实际,以“做好一个规划,落实两项补贴制度,抓好三个重点,创新开展四大工程,搭建一个平台”为主线,实现“十三五”开好篇、布好局,为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和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力编制好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制定和实施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该规划要衔接国家“十三五”残疾人事业规划、《贵州省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规划纲要(2016-2020)》和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该规划应从四个方面做好“十三五”期间的残疾人规划,力争做到规划体系科学、目标体系发展,措施有效、保障有力。一是要体现残健融合的理念。把普惠性的政策落实到让广大残疾人共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状况,制定特惠性措施。二是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突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这个重点,要有硬措施和具体实事。三是要研究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保基本、广覆盖的具体内容和落实措施。四是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调动社会各界资源,放大政府投资带动效应,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二、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解决好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今年元月,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黔府发〔2016〕2号),要求各地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根本任务,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我们要抓紧做好残联、民政、财政两项补贴制度落实的衔接工作,拟定我市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申领、审核、发放、监管和资金配套等工作,推进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相关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制度的有机衔接,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三、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为引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1.扎实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充分运用好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库指标数据,全力做好残疾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核实工作,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探索建立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监测机制,对残疾人帮扶计划、扶持措施、减贫成效等落实情况进行监测;探索建立残疾人重点帮扶机制,将康复、托养、扶贫、创业就业、教育、维权服务等项目和资源集聚贫困残疾人。2.制定贵阳市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结合贵阳实际,制定我市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实施方案,并将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写入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形成残疾人同步小康工作政府主观、部门主抓、残联主推,责任明确、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3.修订《贵阳市残疾人同步小康就业创业实施方案》,打好政策补丁。2014年10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贵阳市残疾人同步小康就业创业实施方案》以来,各级积极开展工作培训,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对照条件认真排查确定相关残疾人企业和对象,共扶持了68家残疾人企业和经济实体,落实帮扶资金47万元。但是,通过一年的试行我们发现部分政策条款门槛过高的问题,并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对《贵阳市残疾人同步小康就业创业实施方案》的修订,打好政策补丁,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工作。2016年,我们要新建10个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扶助100户残疾人家庭创业,实施5000人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1200人;对10000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年审。
四、创新开展四大工程,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升级持续注入动力。1.基础管理工程有创新。一是继续强化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2016年,将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开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社区)村(居)级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执行情况检查,推动基层残联、残协规范化建设和服务残疾人全面小康能力建设。二是进一步夯实残疾人工作者队伍。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残联系统干部队伍、专门协会负责人和助残社会组织负责人、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力度,其中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按照“跨训一级”的办法,实现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全覆盖。大力推动残疾人专职委员动态管理和工作考核机制,落实待遇报酬,加强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三是创新开展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推进协会规范化,按照“成熟一个注册一个”的原则,指导专门协会注册管理工作。2.服务提升工程有创新。一是加大助残类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发挥各级残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职能,通过人员培训、引导创建、管理帮助、项目扶持等方式,积极帮助扶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开展助残服务,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二是加大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工作试点力度。做好购买残疾人服务承接主体培育工作,通过落实并逐步扩大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居家托养两项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工作试点区域,努力放大政府投入的带动效应,带动更多、更大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残疾人服务中。三是继续提升已建成的区(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新建成10个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站点。四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开工建设的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二期工程和清镇市、息烽县、开阳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要加快推进,确保2016年建成完工。已纳入我市社会建设2014-2017规划的其他区(市、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筹备工作。3.康复服务工程有创新。一是继续巩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成果,实施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和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开展好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试点,推进残疾预防工作。探索建立项目外困难残疾人康复、辅具适配救助保障工作机制。二是发挥残疾人康复托养专业机构、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特教学校、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等作用,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等康复服务。三是继续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使康复专业人才总量增加、梯度合理、水平提高。全年为10000人次的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探索开展残疾人职业康复工作。4.品牌塑造工程有创新。一是继续深化“共享蓝天”残疾人事业宣传品牌,利用LED显示屏,车身广告、广播、报纸等媒介,加大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和重视。二是提高涉残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社会知晓率,开展残疾人法制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让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三是继续实施好“文化进社区”、 残疾人群众性健身等项目,满足残疾人文体活动需求。以“国际残疾人日”、“全国助残日”等节日为契机,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体活动。四是实施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广泛开展残疾人各类健身活动,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组队参加全省18周岁以下残疾人游泳锦标赛。
五、探索创建“残疾人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动残疾人服务更上新台阶。以残疾人基础信息调查、专项调查和办证系统数据为基础,推动数据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立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精准扶贫、康复需求服务、培训、法律援助和电子商务等多元化、适时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作为残疾人工作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在提升残疾人服务更加精准、更加智能的同时,逐步实现残疾人服务动态监测,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涉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残疾人在同步小康进程中不掉队。
3月1日,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曹晓明分别向市委副书记张平和市政府副市长刘玉海,当面汇报了省残联六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2016年省残疾人工作会议精神,并书面报告贯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