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贵州省南繁育种科研工作总结会召开

03.12.2014  10:51
      近日,贵州省南繁育种科研工作总结会在省农科院召开,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文蓉和农村处负责人到会指导,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泽辉主持会议,省农科院有关研究所、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各市(州)农科所共17家涉农南繁育种科研单位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南繁育种基地是我省搭建的一个公共创新平台,为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到海南开展南繁育种提供创新工作平台。从1984年我省在海南建成第一个水稻南繁基地以来,2002年、2008年和2014年,先后进行了扩建。迄今,我省在海南建成相对稳定的南繁基地近800亩,常年参加南繁的10多家单位在海南进行水稻、玉米、蔬菜、薏仁米等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为我省的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南繁科技创新,加速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步伐,选育出的水稻、玉米等新品种成为省内主推品种,部分品种获国家审定,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14年由省水稻所选育的3个水稻新品种和省旱粮所选育的 “金玉506”通过了国家级审定。
      会上,省农科院科研处汇报了2013-2014年度我省农作物南繁育种科研工作情况, 2013-2014年共加代繁殖水稻、玉米、辣椒、蔬菜等4万余份材料,配制各类组合近2万个,选育出24个新品种。会议通过了“南繁育种科研经费集中到海南使用”的建议,认为将工作经费集中使用,有利于科研工作经费的规范管理,结合各单位的南繁工作任务,依据南繁工作量及科技创新情况合理使用,完善南繁育种科研工作激励措施,对长期开展南繁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提高南繁育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会议对2015年度南繁工作计划进行了安排。
      会上,雷文蓉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首先肯定了我省南繁育种科研工作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推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求各单位进一步重视南繁育种科研工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各南繁育种科研单位要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高标准、规范化地建设我省南繁育种基地,为我省南繁育种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助推我省农业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