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2014年教育工作亮点:教育立市推进改革创新

26.12.2014  09:03

  2014年,是贵阳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实施“教育立市”战略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贵阳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解决“民生十困”的载体,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大力实施“教育立市”战略的抓手,奋力打造贵阳教育发展升级版。

  这一年,贵阳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6.4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86.23%,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

   顶层设计绘蓝图

  2014年3月17日,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实现教育立市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1+6”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用五年的时间大幅提升贵阳教育整体水平,用十年的时间建成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的目标。7月,又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方案(2014—2016年)》及《学前教育发展攻坚实施方案(2014—2016)》六个配套文件。

  这些统筹协调、可预见性、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为贵阳教育发展描绘出了一幅蓝图。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贵阳教育的规划布局更科学、体制机制更灵活、队伍结构更合理、经费投入更多元、治理更精细、交流合作更开放、教学质量更优异、公共服务更均等。

  再经过十年的爬坡过坎、改革创新、不断突破,贵阳教育将迈入发展快车道、稳车道,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率将明显提高。

   扩大规模夯基础

  为满足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这一年,贵阳市逐步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并压缩市级行政经费8%共20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发展。同时,制定了《贵阳市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和使用办法》,规范经费管理,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加大教育经费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校园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投入。

  有了经费的保障,贵阳市各项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新建改扩建54所学校(园),新增中小学学位37800个、幼儿园学位6900个。此外,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疏老城、建新城”精神,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贵阳市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控制性规划,实现了中小学建设定地点、定规模的计划。

   补齐短板优结构

  这一年,贵阳市将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问题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提升计划,制定学前教育发展攻坚实施方案等6个配套文件,对2014至2016年学前教育工作用“三个硬杠杠、六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创新性地建立小小幼儿园,落实资金补助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入园幼儿1.7万人。

  同时,市财政全年投入47307.94万元用于职业教育;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各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任教给予补助。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市交通学校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我省因此获得“2014年全国大赛进步最快奖”。

  此外,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东风,贵阳市建设了两个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近1000个坐席,为呼叫中心培训一线坐席员5000人,大力培养呼叫中心产业发展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2月8日,贵阳市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贵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初步形成。未来五年,贵阳将全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对外开放培优质

  这一年,是贵阳市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的一年,积极引进北京等地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

  贵阳市先后引进了西城区北京八中、北京市实美职校、山东历城二中等6所优质学校到贵阳举办分校,扩大优质教育学位1.71万个;贵阳的14所学校与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等14所学校结成“友好姊妹学校”;还引入北京名师课堂,将北京教科院数字教育优质资源8000余个课堂免费向全市师生开放。

  贵阳市还加快国际化学校建设,批准设立贵阳为明国际学校、乐湾国际学校、清镇广大国际学校,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合作力度。

  下一步,在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6+4”合作协议,与西城区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十五中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贵阳市将继续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办学进程。优质教育资源的注入,将大大提升全市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报记者 罗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