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运期间贵州省公路交通态势研判报告
贵州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 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指挥中心
2017年春运贵州省公路交通态势研判报告
(2017年1月9日)
一、基本态势研判
2017年春运自1月13日启动,至2月21日结束,为期40天。春运期间,各类客流叠加,人口流动规模大,公路交通仍然是人民群众返程返乡、探亲出游的主要形式。预计今年我省春运期间公路客运量为6660万人次,同比下降1.37%,高速公路车流总量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同比上升12%。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春运期间天气不确定因素较多。
春运期间,我省正值阴雨、冰冻、大雾等恶劣天气高发期,低能见度和道路湿滑对出行安全畅通带来不利影响。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春运期间主要有5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大致出现在1月中旬前期(强度中等)、中旬后期(强度偏弱)、下旬后期(强度偏弱)、2月上旬末期(强度偏弱)和中旬中期(强度中等), 省内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北部等大部分地区极有可能出现道路结冰,尤其是地势高处、桥梁、隧道口等易发生低温冰冻,容易诱发交通事故,造成车辆和人员滞留。
(二)春运期间公路交通出行需求依然旺盛。
春运,是一年中客流高度集中的时期,通过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的旅客流量是平日的2至3倍。2017年春运比上年提前11天,是近五年来最早的春运。春运伊始即逢大中专院校放假和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旅游流相互叠加,客流高峰将呈现来得早、时间长、峰值高等特点。
鉴于贵广、沪昆高铁全线开通,以及民航班次加密,将分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800公里左右的超长公路运输客流,但公路交通的门到门、点到点的比较优势明显,接驳铁路、民航的节点分流作用不会改变。路网的通达通畅、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互联网平台的私车拼车回家业务,以及机动车及驾驶员保有量增长等,将刺激中长途自驾出行需求,以及城市周边和农村的短途出行。
(三)春运期间路网运行特征延续历史规律。
近三年春运期间全省公路网运行出行需求与运行特征、交通流量分布情况具有连贯性、一致性的特点。
1.时间分布呈潮汐式规律。春运期间,预计我省公路流量将形成3个潮汐式高峰:春节前从1月20日至25日,将出现民工流与探亲流的返乡高峰,并以入省和跨境车辆居多,26日回落;春节中1月28日至2月2日,将出现探亲流与旅游流高峰,并以省内和省外自驾车辆居多,3日回落;春节后2月13日至15日,将出现返工返校的返程高峰,并以自驾和客运车辆居多,随后逐渐恢复到日常状态。
2.空间分布呈多样性特征。
春运期间,公路交通流量将以平均出行距离约410公里的探亲旅游流为主。春节前后,探亲流将形成由长三角、珠三角方向向省内及周边省区汇入和输出的单向流量。春节中,旅游流将形成省际互动、城际互动、城乡互动、旅游区互动的放射状交叉流量。
(四)春节假日仍将保持集中出行态势。
随着假日旅游的持续升温,个性化更强、自由度更高的自驾游已成为春节假日的主要出游方式。根据历年春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数据分析,小型客车流量占总交通量比例基本在90%以上。2015年春节期间,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总流量为418.70万辆,占93.41%;2016年春节期间,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车流总量为564.76万辆,占94.73%。
近两年春节假期呈现了初期出行相对集中,中间平缓,后段反弹的特征,体现了公众理性自驾出行、主动错峰出游的比例正在提高。2015年春节期间,车流总量最高是2月24日(初六),为81万辆;车流总量最低是2月18日(除夕),为30.20万辆。2016年春节期间车流总量最高是2月13日(初六),为105.82万辆;车流总量最低是2月7日(除夕),为41.68万辆。
预计今年春节假期出行高峰将主要集中在1月28、29日(初一、初二)上午时段,30、31日(初三、初四)流量趋缓;返程高峰主要集中在2月1、2日(初五、初六)下午时段,3日(初七)无“翘尾”现象。七天总体呈现“前段高、中间平、后冲顶、尾不翘”的分布特征。
(五)春节假日热门景区连接路段压力不减。
北线:主要以扎佐野生动物园、息烽温泉、六广河温泉、遵义会议会址、茅台、赤水、湄潭等城市和景区为出行目的地。
东线:主要以西江苗寨、镇远古镇、梵净山、剑河温泉、石阡温泉、凯里、铜仁等城市和景区为出行目的地。
西线:主要以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玉舍滑雪场、万峰林、安顺、六盘水、毕节等城市和景区为出行目的地。
南线:主要以荔波、肇兴、都匀、平塘、罗甸等城市和景区为出行目的地。
贵遵线、崇遵线、贵清线、贵新线、贵都线、贵黔线、贵瓮线、贵阳环高等高速公路为主要通行线路的压力会增大。贵阳、遵义、安顺各城区收费站交通量普遍较高。
(六)春运期间公路货物运输繁忙。
春运期间,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十分旺盛,鲜活农产品、日用百货、煤油气等生产生活物资消耗量大。受铁路弃货保客、民航运力有限、物流公司拒单停运等因素影响,公路货物运输将成为春运期间的物流主体。节前储备与节后补仓,形成公路货物运输“两头翘、中间低、量次大”特征。
二、 研判分析结论
(一)恶劣天气影响不容忽视。
受地理环境影响,我省每年冬季都会出现雾锁高速、路面冰冻现象。出现的时间节点正好是春节前后的客流高度集中、货物运输繁忙时期。我省又处在西南交通枢纽位置,承担着省内和过境车辆的公路运输任务,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显得格外突出,“保民生、保畅通、保安全”的任务艰巨。
(二)高速公路假日车流量保持高位运行。
2015年春节期间,全省公路累计发送旅客1214.12万人次,同比增长17%。全省高速公路车流总量为448.26万辆,日均59.81万辆,同比增长41%。
2016年春节期间,公路累计发送旅客1067.77万人次,同比下降12%。全省高速公路车流总量为596.16万辆,日均85.16万辆,同比增长33%。
从2015年、2016年春节路网运行情况来看,路网交通流量同比均有所上升。预计今年春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网交通流量仍然呈上升趋势,各类车辆量将达到约721万辆,日均约103万辆,车流量同比上升21%。
(三)主要通行路段基本一致。
兰海高速、沪昆高速、杭瑞高速、蓉遵高速、厦蓉高速、银百高速贵州段仍然是主要通行干线,既承担了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的过境交通量,又担负了省内交通量,春运期间通行压力较大。预计松坎、胜境关、大兴、新寨省际收费站将成为日均交通量最大的出省通道,贵阳、遵义收费站将成为日均交通量最大的城际通道。
(四)交通组织难度大于平日。
春运期间是出行需求旺盛、路网交通流量高、交通组成多样、天气影响叠加最为复杂的时期。全省高速公路、城市周边路网、主要运输通道及通往热门景区的干线公路,可能出现以探亲、旅游、运输为不同出行目的、中短长途混合交通流特征,将会加大交通组织难度。大客流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反复出行频繁,高速公路保畅保通、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工作繁重。
(五)交通安全风险几率较高。
一是人、车、路的爆发式增长带来春运期间返乡团聚、探亲访友、外出旅游活动频繁,车流密集。酒后驾驶、车辆超员、超速行车、疲劳驾驶、黑客运等交通违法行为多发。
二是节日物资需求倍增,货运车辆流量增大,占道压速等违法行为多发,恶性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压力较大。
三是新驾驶人“驾龄低、素质低、技能低”的问题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摩托车多”、“经济型私家车多”、“老旧车多”的特征明显,车辆安全性能滞后于平安出行需要。
四是农村和山区道路等级低,管理力量薄弱,春运期间民俗活动、婚丧嫁娶、走亲访友活动频繁,人流、车流剧增,加大诱发致人伤亡交通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