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贵州省服务业发展监测分析报告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刻把握和顺应服务业发展内在规律,及时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4〕18号),以及促进大数据、旅游、商贸物流、养老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和集聚发展,不断加快“微观放活”步伐,着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能力,服务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服务业运行总体特征
通过采取“调结构、突特色、促融合、抓集聚”等重点措施,服务业运行总体呈现出“增速较快、结构优化、投资稳定、市场活跃”态势。
(一)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
2014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28.50亿元,同比增长10.4%,较上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全国同期增速2.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湖南(11.1%)、新疆(10.9%)、湖北(10.5%)之后,居全国第四。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0%,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个百分点。
图1:贵州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
(二)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4〕18号)部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出“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的结构优化态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共计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43.39%,较2013年下降了0.85个百分点。
图2:2013年、2014年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比重变化
(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014全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6283.09亿元,同比增长25.6%,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个百分;全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继续保持70%以上的高比重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11个百分点。其中:作为现代服务业典型代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在服务业各行业中增速最快,同比分别增长42.7%和42.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提高到0.87%和0.33%。
图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图4:服务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四)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4年末,全省服务贸易收支总量规模35.0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2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收入总量规模16.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增长1%,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支出总量规模18.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增速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季度环比第四季度服务贸易收支总量规模共计13.77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收入5.25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8.52亿美元,占全年服务贸易规模的39.3%,为四个季度之最。
图5:服务贸易收支及增速
(五)税收增长贡献不断提高。
2014年,全省服务业国税收入合计324.2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0.6%,占全省国税收入的40.25%,与同期全省国税收入增速相比高10.2个百分点,服务业国税收入对全省国税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2.99%,拉动全省国税收入增长7.61个百分点;全省服务业地税收入合计624.76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省地税收入的63.66%,与同期全省地税收入增速相比高5.1个百分点,服务业地税收入对全省地税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6.49%,拉动全省地税收入增长15.41个百分点。在国税收入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的国税收入排前四位,分别为188.56亿元、41.49亿元、12.59亿元、11.56亿元,受“营改增”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3个行业的国税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100%。在地税收入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的地税收入排在前三,分别为206.21亿元、94.22亿元、87.60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的地税收入增速排在前三,分别为53.9%、66.7%、37.7%。
表1:2014年贵州省服务业国税税收收入
指标名称 | 2014年1-3月 | 2014年1-6月 | 2014年1-9月 | 2014年1-12月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
全省合计 | 211.24 | 13.5 | 417.97 | 12.6 | 602.33 | 10.9 | 805.65 | 10.4 |
服务业合计(包括车辆购置税) | 95.09 | 29.3 | 176.46 | 20.5 | 246.05 | 20.0 | 324.29 | 20.6 |
#批发和零售 | 62.78 | 36.3 | 109.68 | 20.9 | 148.93 | 16.5 | 188.56 | 14.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52 | 110.7 | 5.79 | 112.6 | 8.76 | 112.4 | 12.59 | 84.1 |
住宿和餐饮业 | 0.04 | -36.6 | 0.07 | -17.7 | 0.11 | -8.5 | 0.15 | -10.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62 | -77.4 | 1.10 | -79.1 | 2.74 | -64.2 | 6.02 | -32.8 |
金融业 | 10.69 | 12.2 | 22.11 | 30.4 | 30.59 | 49.0 | 41.49 | 51.8 |
房地产业 | 2.34 | -18.5 | 6.05 | -32.0 | 8.02 | -21.4 | 11.56 | -5.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33 | 158.3 | 2.86 | 191.5 | 4.20 | 110.3 | 6.20 | 109.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28 | 171.6 | 3.38 | 136.4 | 4.74 | 151.8 | 6.29 | 109.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62 | 58.8 | 1.16 | 15.0 | 1.62 | 25.0 | 2.17 | 18.1 |
教育 | 0.04 | -39.9 | 0.06 | -41.7 | 0.09 | -38.3 | 0.13 | -32.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04 | 55.4 | 0.14 | 138.0 | 0.19 | 106.6 | 0.25 | 79.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34 | 122.5 | 0.49 | 154.8 | 0.80 | 218.8 | 0.99 | 101.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0.76 | -23.0 | 1.76 | -14.6 | 2.66 | -12.5 | 3.40 | -24.5 |
表2:2014年上半年贵州省服务业地税税收收入
指标名称 | 2014年1-3月 | 2014年1-6月 | 2014年1-9月 | 2014年1-12月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税收 (亿元) | 增长 (%) | |
全省合计 | 236.49 | 7.5 | 486.76 | 14.9 | 673.20 | 15.7 | 981.43 | 20.2 |
服务业合计(包括车辆购置税) | 157.73 | 14.6 | 315.57 | 23.3 | 428.72 | 19.8 | 624.76 | 25.3 |
#批发和零售 | 25.79 | 12.7 | 42.38 | 8.5 | 62.71 | 5.6 | 94.22 | 9.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72 | -57.1 | 3.59 | -57.8 | 4.57 | -60.2 | 6.77 | -49.7 |
住宿和餐饮业 | 2.24 | -13.5 | 4.66 | -4.1 | 6.98 | -5.0 | 9.64 | -4.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42 | 2.1 | 5.12 | 4.1 | 6.09 | -14.9 | 7.63 | -21.3 |
金融业 | 24.32 | 34.6 | 44.36 | 24.4 | 62.59 | 32.1 | 87.60 | 37.7 |
房地产业 | 51.54 | 10.1 | 110.64 | 25.1 | 147.79 | 22.3 | 206.21 | 27.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4.81 | 37.6 | 32.67 | 58.9 | 44.83 | 44.4 | 77.41 | 66.7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55 | 33.0 | 7.20 | 52.5 | 8.42 | 35.2 | 10.61 | 34.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72 | 71.1 | 3.41 | 53.6 | 3.63 | 28.3 | 5.55 | 13.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6.23 | 43.4 | 28.84 | 23.7 | 39.80 | 17.4 | 55.68 | 9.6 |
教育 | 0.70 | 37.3 | 1.35 | 43.6 | 1.89 | 31.3 | 2.65 | 23.3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72 | 28.6 | 1.47 | 19.5 | 2.23 | 23.9 | 3.03 | 21.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55 | -46.6 | 1.19 | -30.0 | 1.68 | -26.6 | 2.39 | -21.1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0.42 | -15.6 | 28.69 | 48.7 | 35.53 | 47.7 | 55.37 | 53.9 |
在我省出台《关于贯彻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促进下,服务业企业个数不断增加,服务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截止2014年12月末,全省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数达到215357户,比同年9月末增加12512户,增加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加3989、3133和1179户;注册资金达到12380.03 亿元,比同年9月末增加1081.4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数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217.51亿元)、批发和零售业(2406.22亿元)和房地产业(1753.01亿元),与同年9月末相比增加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加561.14、153.39和133.96亿元。
图6: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企业数、注册资金及从业人员情况
二、主要行业运行特征 (一)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全省旅游业紧紧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建设旅游强省的总体目标,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全省旅游业呈规模扩大、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等特点,保持继续较快发展。
1.旅游收入大幅提升。
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895.9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25.33亿元,同比增长22.2 %。其中,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577.79亿元,同比增长23.3%,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7.25亿元,同比增长23.2%,前三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2280.16亿元,同比增长23.7%。总体来看,全省旅游收入保持高位稳定增长,旅游收入大幅提升。
图7:旅游收入情况
2.旅游人数显著增加。
2014年,全省旅游总人数为32134.9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了5373.66万人次,同比增长20.1 %。其中,第一季度为6350.25万人次,1-2季度为15640.23 万人次,1-3季度为25509.65万人次。全年入境游客 85.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在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外国游客和台湾游客占较大份额,外国游客达35.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4%,约占42.03%; 台湾游客达25.01万人次,同比增长9.7%,占29.25%。全年省外游客1.41亿人次,同比增长20.13%,占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的44.07%;过夜游客1.03亿人次,同比增长20.25%,占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的32.13%。
图8:旅游人数情况
3.旅游景区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全省旅游服务设施的日臻完善,景区接待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省新增5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以上饭店20家,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主题度假酒店、乡村旅舍和房车露营基地,三星级以上饭店达342家。全年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76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1.65%,高出全省旅游总人数增长率1.55个百分点,平均每季度接待游客约1911.93万人次,其中,第三季度接待游客的数量最多,达2500万人次。
图9:旅游景区接待人数情况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稳中有升。
2014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28.69亿元,同比增长9.3%。2014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较快增长,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达1725.64亿元,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7.46%,同比增长33.6%,高出去年同期4.7个百分点。同时,全省注册登记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为8467户,同比增长30.7%,注册资金达到664.74亿元,同比增长17.8%。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活力增强。
图1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
1.交通运输、仓储业平稳运营。
一是公路运输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80231.00万人、412.92亿人公里、78017.00万吨、776.9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7%、9.3%、19.8 %、27.2%,其中,货物周转量增速居全国第1位。二是铁路运输客稳货降。2014年,全省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3837.99万人、192.76亿人公里、4279.94万吨、518.3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4.3%、5.0%、-7.6 %、-4.2%。三是水运运输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水运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932.00万人、5.19亿人公里、1337.00万吨、30.9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1%、14.4%、17.7 %、20.8%。四是民航发展加快。全省机场起降139873架次,同比增长30.2%;旅客吞吐量1420.39万人,同比增长26.2%;货邮吞吐量8.31万吨,由上年下降2.6%转为增长7.1%。总体来看,我省公路、铁路为主,水空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2.邮政业收入快速增长。
2014年,全省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97563.52万元,同比增长20.9%;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77512.89万元,同比增长22.6%。快递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达4669.09万件,同比增长59.3%;实现规模快递业务收入98170.59万元,同比增长62.7%。
(三)批发、零售业较快增长。
2014年,我省着力扩大内需,积极推动消费转型,市场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12.57亿元,同比增长17.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40.01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624.17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批发业增加值达427.46亿元,同比增长9.7%;零售业增加值达196.71亿元,同比增长8.6%。从各季度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速没有大的波动,保持稳定增长,处于9.4-9.6%之间。
图1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及增速
(四)住宿餐饮业运行平稳。
2014年,全省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6.95亿元,其中,住宿业零售额为21.97亿元,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为204.98亿元,增长8.3%。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22.71亿元,同比增长6.8%,高于上半年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增加值达67.36亿元,同比增长7.2%;餐饮业增加值达255.35亿元,同比增长6.8%。
图1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及增速
(五)金融业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2014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91.65亿元,同比增长14.2%,延续今年以来的高位快速增长态势。金融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服务业核心支柱产业的地位。
图13:金融业增加值及增速
1.银行存贷快速增长。
12月末,全省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526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998.25亿元,同比增长15.1%,居全国第3位。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859.75亿元,比年初增加1172.56亿元;个人存款余额6766.63 亿元,比年初增加738.75亿元。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2368.30亿元,比年初增加2244.05亿元,同比增长22.4%,居全国第4位。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803.96亿元,比增加了544.0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9403.72亿元,比年初增加1638.87亿元。总体来看,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前几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文化体育、公共管理、农业、卫生、科研、水利环境、教育等领域。
2.保险业发展势头减缓,证券业发展提速。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13.06亿元,同比增长17.3%,比上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在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112.43亿元,同比增长26.3%;人身险业务增长乏力,实现保费收入100.63亿元,同比增长8.7%。证券业发展提速,全年实现股票交易额4717.18亿元,同比增长35.9%;股票直接融资82.10亿元,同比增长1684.78%。
(六)房地产业发展持续趋缓。
2014年,全省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20.48亿元,同比增长6.0%。总体来看,房地产业发展持续放缓,呈“三个回落”特点。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87.67亿元,同比增长12.6%,回落19.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0369.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4%,回落1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792.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0%,回落15.6个百分点。全年房屋销售面积 3178.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07.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回落29.9个百分点。
图14:房地产增加值及增速
(七)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4年,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电信行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22.02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53.98亿元,同比增长16.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7.76万户,同比增长18.9%。电话用户总数3398.95万户,同比增长5.1 %,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059.85万户,同比增长 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8.91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软件开发收入35.14亿元,同比增长22.6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48.42亿元,同比增长27.2%;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32.5%。
三、市(州)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各市(州)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增长态势,全省区域服务业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各市(州)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排前三位的是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排前三位的是铜仁市、黔东南州、六盘水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排前三位的是贵阳市、黔东南州、安顺市。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最大的贵阳市达到1412.66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30%。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高的是铜仁市,实现增加值304.7亿元,同比增长17.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低的是贵阳市,同比增速为14.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是贵阳市,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最低的是六盘水市,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
图15:2014年各市州生产总值及服务业增加值
图16:2014年各市州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及服务业占GDP比重
四、贵州省服务业发展与周边省份比较
与周边省份相比,2014年贵州省服务业增速较快、占GDP比重相对较高,但服务业规模较小。同比增速仅次于湖南,位居第2位,分别高于四川、重庆、广西、云南1.6、0.4、2.3、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次于重庆,分别高于四川、湖南、广西、云南7.9、2.4、6.8、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最小,分别占四川、湖南、重庆、广西、云南的39.37%、36.16%、61.87%、69.68%、74.50%。
图17:贵州与周边其他省份服务业规模差距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全省服务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基本完成了年初的预期目标,但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
随着工业强省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增长相对强劲,2014年二产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1.6%,比2013年增加 1.1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占比为44.6%,比与2013年下降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0%,比2103年低1.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个百分点,比2013年低1个百分点。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业,金融业,批发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明显滞后,还存在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201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占服务业领域投资虽有所提高,但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3个百分点和1.18个百分点,极大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和做大做强。
(三)特色优势服务业产业结构单一。
依托我省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资源,特色优势服务产业是我省服务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文化旅游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支撑我省服务业的重要力量,但健康养生养老、大数据服务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和水平较低,特色优势服务业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突出。
(四)运行要素保障仍然不足。
一是服务业产业投入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70%以上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用于服务产业的投入只占20%左右,在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投入更是明显不足。二是缺少高端人才。服务业发展所依赖的知识、信息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等要素面临较大的供给缺口,金融、研发创意、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长期面临中高层人才不足的制约。三是支持政策难以有效落实。随着国家财政、土地等政策不断调整,我省支持服务业发展的部分政策难以落实。
六、措施建议
2015年,要紧紧围绕《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4〕18号)要求和全省经济工作会确定的服务业发展年度目标,为进一步明确全省服务业发展年度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服务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达到4600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口径)增长20%左右,达到7500亿元。
(一)加快打造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大数据应用等服务业多张名片,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确保100个旅游景区完成投资240亿元,力争达到26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0亿元。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编制完成《贵州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2014-2020)》、《贵州彝族文化产业走廊建设规划》,启动旅游、文化等“十三五”规划编制。办好第十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九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重大活动赛事。加快推进中国(遵义)酒文化产业园、黔中国际屯堡文化生态园、贵州广电家有购物集团电子商务文化产业基地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和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制定出台支持大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完成《贵州大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召开新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招商会,强化人才、资金、技术和项目的引进。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着力打造“贵州健康云”,建立提供医疗、养生、养老、健身、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健康服务综合信息网。
三是加快大数据应用服务产业发展。完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服务功能,根据需求增加相关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开发和公共应用等公共服务组件云计算服务;抓好“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扩容,“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具备提供云服务器3000台、数据库存储空间100T、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空间3000T的能力;“7+N”云平台的每朵云培育10个以上本地增值服务企业;丰富“云上贵州”应用内容,推动平安云、北斗位置云、教育云、健康云、安监云、工商云、版权云、贵阳民生云等更多云应用迁上“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加快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省内外市场拓展,迅速扩大呼叫中心产业规模。支持清镇职教城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黔中声谷”。
(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工业经济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着力深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一批休闲度假、户外体育、观光农业、科普旅游产品,形成新的旅游业态和消费热点。重点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科技支撑,加快促进文化旅游发展要素集聚化、业态多元化、服务规范化,提高全省文化旅游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老与房地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休闲度假旅游地产和养老地产发展。进一步开展交通云运营模式探索和实践,依托高速公路建设养护信息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等项目吸纳培育交通大数据应用公司,开展交通大数据的挖掘和产业化,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信息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高服务业集聚和辐射能力。
加快实施《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2015年认定省级集聚区30个以上,逐步建立集聚区梯次发展格局;建立服务业集聚区统计制度和信息数据库,基本确立全省各重点类型集聚区管理体制、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适时组织开展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会议或观摩活动,引导和推动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
(四)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形成政府投入引导、社会投入主体、金融信贷支撑的投资融资体系。深入实施“引金入黔”工程,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强本土金融市场主体培育,争取列入全国民营银行试点,稳步推进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加快村镇银行建设步伐,扩大社区支行覆盖面。加大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工作力度,继续积极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业在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规范发展和融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