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巧用“山字经”力破经济发展困局
中新网南宁3月30日电 (钟建珊)“我们这里有千年古刹灵阳寺、水锦大峡谷和神奇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今年46岁的广西南宁马山县长张自英身穿壮族服饰,向评委们卖力推介马山县旅游发展计划。
3月29日至30日,广西举办“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备选)县缺额递补竞争演讲会”,通过专家评委打分的方式,评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及备选县区。张自英与其他22位广西县区官方负责人赴会PK,“吆喝销售”自己所在县区的山水风景。
地处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聚集省区之一的广西,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具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受限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经济不发达等因素,广西目前仍有四百多万人尚未脱贫,如何破除经济发展困局,是一份难度颇大的考卷。
2013年起,广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机制,巧借山区自然风光资源,发展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山区贫困人口脱贫。2015年,广西官方为20个特色旅游创建县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达10.78亿元人民币,激励县域旅游产业发展。
“过去几年,我们为争取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做了很多努力,从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到旅游定位、规划都考虑到了。”广西浦北县副县长乌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在此次竞演会上“杀出一条血路”,通过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获得更多资金及政策倾斜,加速本地经济发展。
此次竞演会上,国际旅游城市桂林下辖的雁山区、恭城县亦参与“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额角逐。
广西桂林市旅发委产业处科长杨国栋说,经过多年发展,桂林旅游市场已发展成熟,至2015年,桂林旅游带动就业人口超60万,成为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典范。
“过去桂林主要是靠‘卖风景’发展旅游业,产业链短、结构单一。”杨国栋说,随着国内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桂林长久以来靠“景区旅游”为卖点的发展模式逐渐式微。目前,桂林正逐步丰富其“山水产品”,通过个性化、综合类的“全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辐射更大范围贫困人口脱贫。
近年来,广西不少县区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及人口长寿优势,“扎堆”申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目前,广西共有“中国长寿之乡”25个,为中国各省区之最,乡村旅游能否成为广西脱贫“良药”?
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马艺芳认为,广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经济弱、人才短板突出,但风景资源、民族文化丰富,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农业、林业、工业等诸多领域经济发展是明智之举。
“但应避免旅游业同质化发展,‘一窝蜂’地主打长寿牌并不利于乡村旅游市场培育。”马艺芳说,乡村旅游应从整体规划,根据贫困山区产业基础、挖掘地方资源特色吸引游客。
为加速培育广西乡村旅游市场,广西正巧用“山字经”,统筹辖区内山地资源,发展多元旅游产业。
广西旅发委主任陈建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桂西南中越边境市县,广西北海、靖西等6个边境口岸已开通旅游业务,正借助广西山地资源培育数条中越边境骑行、攀岩等探险类旅游线路;在桂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区,主打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牌;桂东北区域,围绕桂林及“国际长寿之乡”巴马,分别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
据广西旅发委提供数据,过去5年,广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已带动约73万贫困人口脱贫。根据广西官方计划,到2020年,广西将扶持550个贫困村打造为旅游特色风情小镇,带动80万人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