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堡垒建制度优服务 印江抓实整改走好群众路线
当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推动整改任务落地生根,形成长效机制,全县党员干部从强化基层堡垒作用、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服务群众体系方面入手狠抓整改,回应群众关切,顺应群众期盼。
强化基层堡垒作用
今年,该县在814个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整顿。对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村和社区,以及除农村、社区外其它领域的党组织进行整顿。存在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的,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的,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基层 党组织作为重点整顿对象。
该县以建立完善预警机制为抓手,由县、乡领导挂村联点,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分析评估,配齐配强班子,做好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办事不公、损害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推行驻村联户、结对帮扶,解决基层组织没人管事、没钱办事、没地方议事等问题。
目前,已清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4个,通过采取“一支部一对策”,已完成整改11个。
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板溪镇凯塘村村委会公开栏上,张贴满了惠民政策、项目、资金的落实、推进和使用情况。村支书吴宗昂介绍,凡涉及群众基本权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按照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并将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及时在公开栏上公开。
“信息公开后,村干部和群众心里都觉得亮堂,群众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吴宗昂指着村务公开栏欣慰地说。
近年来,该县在村和社区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深化“阳光政务”,常态化推进惠民政策、资金、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加大对农村低保、建房、危房改造、扶贫救济、产业发展等方面资金落实和评定标准的公开力度,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同时,该县还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村“两委”办理事项进行半年一次测评,公示测评结果,乡镇党委对满意度不高的村支两委进行问责。
目前,全县374个村居村务公开全覆盖,经过测评,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健全服务群众体系
“以前要办点事不到镇上跑几趟是不行的,现在只要到村委会,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老百姓的贴心人哪!”木黄镇昔坪村村民罗万福返乡办农家乐,心中的疑惑在群众工作室都得以化解,甚是兴奋。
为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优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能,该县完善政务服务中心、乡镇、村居便民利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平台,打造干群连心室、群众工作室、群众说事室、远程教育室、道德讲堂为一体的“四室一堂”,形成一室多用的多功能格局。
在各村委会还推行村干部轮班和社区干部错时上班等制度,公开干部联系方式,防止基层干部空岗、服务站点空置、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等问题。所有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和执法监管部门通过找上门、到基层、下社区等形式开展延伸服务,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办事难问题。
今年以来,该县深入群众中召开调研座谈会1009场次,帮助群众谋思路出点子10643条,协调项目363个,建道德讲堂293个,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讲座942场次。(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