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的2元时代 延续的生活方式

28.12.2014  08:21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新媒体专电(梁丽君)从望京到国贸,无数人已经把自己嵌入到这条线路中;从居住地到工作地,连接的是沿途风景,更安顿着他们的人生。

晚上21时30分,国贸周边华灯林立,匆匆赶到国贸站的小牛被拦住了脚步。“先生,地铁21点起已停止进站”,被告知后,牛先生夜色下略带疲惫的面庞掠过了一丝迟疑,随即转身走向公交站,“今天只能坐公交了”,没能赶上2元地铁末班车的小牛语气中有些遗憾。

在北京电视台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牛,今晚加班晚走了一会儿,没能赶上最后一班2元地铁。对于奋斗在北京的他而言,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地铁是最便捷也最实惠的代步工具,也承载着他对这个城市的记忆。

我也糟心,每天高峰期的10号线,还来不及下车就被上车的人流裹挟其中。”小牛为记者讲述着每天地铁高峰期人在囧途的辛酸不易,但地铁中卖唱的流浪歌手、形形色色的乘客、甚至标志性的地铁“手机低头族”都是他每天沿途过往的温情记忆。

每天清晨6时30分,小牛就会从望京的公寓出发,聚居在此的大多数人都和他有着相似的一个身份,“奋青”——奋斗在北京的青年。先乘公交车,再倒地铁线,辗转大约1个小时到达工作地点,每天的轨迹延伸是他对理想的希冀和现实的努力。

地铁涨价了,我也会一如既往地乘坐,10号线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习惯了。”2元地铁时代的结束,并没有终结小牛的出行方式,对他而言,10号线不仅仅是一个地铁线路,已经悄然化为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他与这个城市不可割裂的联系。

地铁涨价我也是能够理解的,上海、广州早已经是这种方式了。”说到这里,这个年轻小伙子眼中闪烁的是乐观而淡定的光芒。

2元地铁时代虽然告终,但奋斗在北京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却延续下来,不变的沿途风景映射着他积极、乐观、奋发的身影,夜色朦胧中,他消失在茫茫人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