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记忆”的生态乡村
短论苑
李春连
优美的山水田林、多彩的民族乡土风情和独特的生态个性,塑造出广西富有历史内涵、八桂地域特色和多民族特点的美丽家园。这样的家园,留住了广西5000多万壮乡儿女的深情记忆,也让他们思乡的情更切,回家的路更明晰。如何建设有记忆的“生态乡村”,让美丽乡村成为八桂儿女永远的心灵家园,是开展“美丽广西”建设活动的又一新课题。
留住历史根脉。历史是乡村的宝贵财富,传承历史文脉是建设有记忆的“生态乡村”的核心内容。保护好历史文化古镇和传统村落,应成为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重中之重。要尽可能在乡村原有形态上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功能,尽最大努力在原有风貌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把反映乡村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的整体格局、自然环境、古老街道、古旧院落、古树名木等保留下来。注重挖掘整理好村史镇志、民间传说、家谱家训、碑刻铭文、口述史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壮乡儿女的“乡音”、“乡情”。
秉承自然脉络。珍贵的绿水青山是不可再塑的乡村形象,更是得天独厚的美丽要素。要把优美的山水田林路作为建设有记忆“生态乡村”的独特资源,坚持“自然、生态、田园”理念,不砍树、不推山、不填水,努力突出山体的良好背景、乡村景观及乡村轮廓线的山峰屏障因素,做到“村在山中、山在绿中、绿在阳光中”;保护好乡村的溪流、山泉、河水,增添乡村的灵气,凸显“绿水绕村、水村辉映”的魅力;鼓励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做庭院菜地、种花种果,村边、路边、河边、池塘边种乡土树和经济林,使之成为乡村的靓丽风景。
守住文化灵魂。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精髓,也是建设美丽广西的基础元素。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八桂各族儿女,早已形成“崇耕尚读”等民风家风。要把民族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生态乡村”建设,保护好铜鼓、绣球、戏台、干栏建筑、风雨桥等物质文化载体,弘扬壮乡儿女代代相传的“能帮就帮”、“重情信义”的优良传统,秉承淳朴善良的乡风、民风,让桂风壮韵成为“生态乡村”的特色符号,使“美丽广西”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土味道、守护清新田园的永恒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