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贵州“农业云” 加速多彩“贵州云”

17.07.2014  13:07

        农业关系到保供给、保安全、保增收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在整个经济社会生产生活链条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何在?症结何在?如何前行?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贵州现代农业信息化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是指随着每天互联网上海量数据的产生,数据分析尤其显得重要。所谓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产生的原因: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由数据丰富度决定的。首先是社交网络兴起,互联网上每天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出现。另外,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大数据而应用,物联网的数据量更大,加上移动互联网能更准确、更快地收集用户信息,比如位置、生活信息等数据。从这些数据每天增加的数量来说,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大起大落的农产品畜产品市场行情、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警示着我们,如果在产业链信息化构建上没有作为,今后的发展势必越来越被动。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站在高的平台、高的起点,把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脉,寻诊问方,彻底根治贵州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顽疾。近些年来,贵州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大数据时代的产业变革---融合创新、绿色跨越,用云计算技术来发展农业信息化,贵州正在借助大数据风起云涌带动贵州彩云飞,自2013年以来,大数据正成为贵州现代农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引擎。进一步加强贵州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发挥贵州高原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破解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搭建发挥信息作用的平台,强化农业对外宣传,寻求发展新路子、新思路、新举措,打造一个突出贵州现代农业主题元素,体现农业生产、生态、休闲、科技、示范和综合应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贵州现代农业信息化网络,更好地服务贵州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扎实有效提升贵州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逐步解决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关系。

        2014年7月16日,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亦舜在贵州理工学院副院长景亚萍的陪同下,到贵州省农委指导农业信息化工作。省农委总经济师向青云率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动物防检处、办公室、质安处、农机办、省土肥站、省种子站、省农业信息中心等12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参与了对接,并在九楼视频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卿卫东处长、隆华处长、高雪站长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和专家都针对各自的工作职能,结合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和回答了相关问题。

        韩亦舜副院长结合贵州建设大数据发展机遇,对贵州建设农业云作了指导性建议:一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自己充分发拙的、拿出去与别人共享的数据资源如何使用,从新时代的思维方式让大家来帮我们想办法、出主意,让全国及至全世界的人互动起来,为贵州建设农业云出谋划策;二是你的大数据对别人开放,别人才能对你开放,格式化收集信息、输送信息,以前仅是静态收集信息,可以让老百姓成为我们的信息员;三是强调要找准云与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效果;四是充分利用贵州农委库存的、收集的各种有效数据,把它们串联起来,经过静态数据采集、动态数据分析,从而形成农业云大数据;五是数据与数据之间有什么关联,拿出数据与大家共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重点把钱花在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上,不用再作基础投入。

        向青云总经济师在最后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天专家们对我们贵州农业信息化的脉把得很好,很到位,要做好我们的工作,一是先要盘点贵州农委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现有多少的技术推广数据、静态数据如动植物防控数据等,落实好最后一公里;二是努力寻找突破口,如先从畜牧业、茶产业、农产品、蔬菜、水产品等塑源入手,加大数据监控,对提炼出来的数据进行过滤分析,涉密的数据不能上云,上云的数据不涉密,经过信息过滤,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形成动态大数据,上传到云端;三是如何上云端,紧紧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职能,做一个高标准的顶层设计,农业产业和信息化工作如何有机结合,找准切入点,尽快让农业云马上飞起来;四是做什么样的数据,数据有什么样的作用,不管云大小,在贵州大数据上先搭建农业云平台,尽早使贵州农业云落地,实现贵州农业信息化资源跨行业、跨区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