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铺陈“法治底色”
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铺陈“法治底色”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推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
的决议》执法检查纪实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多次作出指示和嘱托,要求我们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2018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颁布实施《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动员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锐意进取,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一年来,《决议》对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为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以具体行动给出了鲜明答案。
敢于亮剑:坚决履行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人大执法检查是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是“法律巡视”,是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执法检查的过程就是监督的过程,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推进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行政区域正确实施的有效途径。
如何利用好“法律巡视”利剑,让贵州人民生态幸福感越来越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密结合当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年初将开展《决议》执法检查作为2019年工作要点和年度重点监督工作。这次《决议》执法检查,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监督的有效方式。
精心组织:切实保障《决议》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这次《决议》执法检查,从筹备之初就在深、严、细、实上下功夫。3月19日,省人大常委会第27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决议》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成立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任组长,袁周、刘远坤、陈鸣明、何力、李飞跃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州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贯彻执行《决议》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4月上旬,根据执法检查安排,省政府、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厅局先行进行自查,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自查报告。与此同时,9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和贵安新区党工委进行检查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送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总结了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决议》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卢雍正副省长关于贯彻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袁周作重要讲话,对做好执法检查工作作了动员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拉开了省人大常委会以法律的武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法治的力量共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的序幕。
创新方式:紧盯6类重大问题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执法检查,增强监督针对性,才能提高监督实效。为此,各执法检查小组创新检查方式,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等6大类重点问题,通过实地检查、召开座谈会、开展暗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全省各地贯彻执行《决议》实际情况。
实地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副主任袁周、刘远坤、陈鸣明、何力、李飞跃率领各检查小组分赴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深入到20多个县、市、区开展《决议》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重点河流污染治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60余个项目情况,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检查。
座谈交流。在省人大常委会各位主任带领下,6个执法检查小组在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召开了10场座谈交流会,认真听取了市州政府、法院、检察院及政府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决议》总体情况汇报,与市州人大、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基层执法人员进行了讨论交流,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运行等重要环保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随机暗访。各执法检查小组检查过程中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充分发挥暗访检查能有效掌握实情的特性,对重点环保领域和污染治理企业进行随机检查。比如对三都县污水处理厂暗访发现,该厂进出口氨氮分析仪损坏或数据测量不准确,粗格栅部件损坏导致运行不正常,备用细格栅损坏长期停运。
问卷调查。检查组根据《决议》主要内容制定了多份调查问卷,采用试题测试的方式直观了解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群众等群体掌握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情况,共发放和收回问卷269份,答题准确率为81.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相关知识熟知度还不高。
聚焦问题:全面查找当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症结和难点
找准问题,才能切实解决问题。检查组完成《决议》各项执法检查工作后,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总结,全面查找当前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没有完全落实,污染治理上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污染治理压力和责任逐级递减及“政热企冷”等现象依然存在,对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认识不足。
——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仍有不足。部分地区对环保督察整改推进不力,有的地区对环保督察问题的整改思路不清、措施不多,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现象仍然存在。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
全隐患;有些地方扬尘治理不到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亟待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问题突出,环保历史遗留问题治理任务艰巨。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及运行水平较低。全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且问题较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执法监管能力有待提高。全省环境执法监管普遍存在人员少、业务能力弱、技术支撑不够、经费保障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代表热议:全省贯彻《决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为确保本次执法检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依法应当再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的审议监督。7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采贵州新未来的决议〉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决议》要求,扎实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2018年底,全省地表水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优良,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97.4%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97.8%;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以磷化工污染防治为重点工业固废治理稳步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67%,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并持续改善。
《报告》审议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给予了热切关注和高度评价。盛荣委员说,《报告》是人大监督以法律巡视作为利剑,法律带“钢牙”的体现,敢于正视问题,非常好。本次污染防治攻坚的监督工作抓的很实,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姚智勇委员说,去年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今年开展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创新方式方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曾力群委员说,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宪法和监督法严格履行职责,用好了重大事项决定权。杨正万委员说,如果能够抓好落实,真正有所推进,解决问题,就是人大真正发挥了监督作用。白芳芹委员说,目前我省生态环境有很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有长足发展,成绩斐然;《报告》指出的“五大”问题不能忽视,生态环境建设主体是各级政府,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采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措施。
开出良方: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任重道远
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几十年积累的环境污染治理欠账问题,没有“伤筋动骨”,就不会有“脱胎换骨”。审议通过的《报告》全面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责任担当;要加大整改力度,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面整改落实;要加强污染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凝聚法治力量,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报告》审议意见进一步要求,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在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省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时,一并反馈整改落实情况。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集中力量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又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守好底线、走好新路,充分发挥好“法律巡视”监督作用,让贵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