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开启新征程 贵州新型建筑业跃马扬鞭奋蹄疾

11.12.2015  09:32

    这是贵州省新型建筑业交出的“十二五”成绩单——

    5年来,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10年至2014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5%,增加值年均增长21.6%。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1640.24亿元,增加值707.3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7.6%,建筑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5年1月至9月,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3.77亿元,同比增长19.7%;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41.97亿元,同比增长17.4%。前三季度,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

    2015年全年预计完成总产值24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建筑业增加值预计增速18%以上。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新增建筑业企业约2200家,新增企业数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工作任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建筑业企业约3400家。

    “十二五”以来,全省建筑业人才队伍不断充实,注册人员增加约3.2万人。至2015年上半年,全省建筑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三类人员”数量达到5万人。全省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安全员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达14万人。至2015年10月,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约120万人。

    建筑企业走出去脚步铿锵。2014年,贵州省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265.86亿元,增长13.4%,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16.2%。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七冶建设有限公司走出境外发展,在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境外发展取得突破。

    数据见证实力。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全省建筑业跃马扬鞭,为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转型发展 建筑产业逐绿而行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传统建筑产业何去何从?

    转型,发展新型建筑产业。这是贵州给出的答案。

    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发展宗旨,贵州迅速找到了转型方向:从粗放型的传统行业转变为结构合理、技术创新、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的现代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并将新型建筑建材业列为全省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积极培育壮大。

    今年9月,贵州省加快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推进建筑工业化大会上提出,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

    发展号角吹响,一揽子的政策成为拉动建筑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今年3月,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重点扶持100个建筑业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扶持100个建筑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意见》包括支持骨干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支持骨干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外和省外市场、支持骨干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科技创新、加强资质服务、加大财税资源支持、切实减轻骨干企业负担、加强金融服务、加强骨干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等十项内容。

    春风起处春潮涌。政策点睛,贵州省新型建筑产业一跃而起,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自去年全省加快建筑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全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筑业主要指标明显向好,质量明显提高,示范效应明显。”省住建厅总工程师毛方益分析说。

    毛方益认为,贵州省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的加速推进,贵州省新型建筑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至少还有20年以上的快速发展时间。

    机不可失,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描绘出更加令人期待的产业蓝图:用3到5年时间,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建筑业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17年,实现县县有二级总承包企业、镇镇有三级总承包和建筑劳务企业的目标。

     实力为王 建筑企业走出国门

    湄公河上,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湄公河大桥飞跨水面、宽阔雄伟,打破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陆路交通的最后瓶颈,对加快东盟一体化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中铁五局凭借着这一境外项目一举夺下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这并不是中铁五局的第一个境外工程鲁班奖。早在2011年,中铁五局就已经凭着塔吉克沙尔-沙尔隧道拿下首个海外项目鲁班奖。

    “建一个项目,就要树一座丰碑,创一片信誉。”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王振中说,海外项目鲁班奖深层的意义是,“中铁五局坚信质量为王。

    质量为王,中铁五局坚守的信念让其成为海外市场的赢家。

    中铁五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已参与到中国援外建设之中。

    王振中仍然清楚地记得首次援外建设是修建坦赞铁路,“此后一直参与援外建设。

    这样的发展历程,为中铁五局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中铁五局海外工程分公司应运而生。

    2003年,中铁五局海外工程分公司拿下1.6亿元的西非加纳公路改扩建项目。

    回想起竞标过程,中铁五局海外分公司党委书记汪开文至今仍然感慨竞争激烈,“10多家企业参与竞标,考核内容包括企业资信、同类型工程施工业绩、项目实施方案等。

    “最终拿下这个项目,靠的是中铁五局一直坚守的质量和综合实力。”加纳项目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中铁五“质量为王”的建筑理念。

    “我们做工程并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汪开文告诉笔者,中铁五局从加纳公路改扩建项目发端,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十多年来,一直都有新项目。

    以“走出去”战略为契机,中铁五局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中铁五局已经打开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包括以贝宁为中心的西非市场、以肯尼亚为主的东非市场、以塔吉克斯坦为主的中亚市场、以斐济为主的南太平洋市场等。

    多年经营,中铁五局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市场工作经验。2013年,中铁五局成功竞标新加坡地铁T209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这是中铁五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项目,是中铁五局在境外市场的一个重大突破。”提起这个项目,汪开文笑意融融。

    2014年,中铁五局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33.1亿元,实际完成20.4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中铁五局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将达到40亿元。

    展望“十三五”,汪开文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铁五局布局海外市场的强劲东风。

    当下,贵州如中铁五局一般颇具实力的建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七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7年,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0%。

    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省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265.86亿元,增长13.4%,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