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事业弥补“残疾”

19.08.2014  19:22

开拓事业弥补“残疾

 ——独山县下司镇农民柏友能种植葡萄改变命运的故事

丰收的喜悦

    初秋时节,走进贵州省独山县基长东林精品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玛瑙般晶莹的紫、红葡萄缀满枝头——今年葡萄再次大获丰收,让柏友能靠残疾之躯成就不残缺人生的同时,能够继续帮助其他残疾人圆致富梦。

    柏友能是独山县下司镇人,右手伤残。但他身残志坚,凭借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和过硬的种植技术,矢志不移地追求着发家致富的事业。他不仅培养出一个女儿留学西班牙,学成归来后现留在北京工作,而且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从2009年起,柏友能敏锐地洞察到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开始发展精品葡萄种植产业,到基长镇基长村带头创办起东林精品葡萄种植基地。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这里的葡萄皮薄多汁、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是果中珍品,主要有维多利亚、夏黑、巨峰、温克、蓝黑宝五大品种。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滑”的精品葡萄基地,如今已发展到500余亩,进一步拓宽着柏友能的致富道路,也为附近残疾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希望。

    身为东林葡萄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柏友能对残疾人生产生活的艰辛感同身受,因此特别关照他们。“老板对员工很热情,其他老板不用残疾人,但是柏老板从不嫌弃他们,还特别关心照顾残疾员工。”谈起老板柏友能,该基地员工莫彩仙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带领残疾人一同致富,柏友能的葡萄基地先后被评为独山县残疾人创业种养示范基地、黔南州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

    莫彩仙是下司村村民,她的女儿和该基地老板娘同为下司小学老师。三年前,莫彩仙到柏友能家做客,亲临宽广的葡萄种植基地,看着蓬勃发展的精品葡萄产业,莫彩仙深受震撼,决定放弃传统务农方式,成为了东林精品葡萄种植基地的一名员工。“想跟柏老板学种葡萄的技术,带着家里的兄弟姊妹也走这条致富的路子。

    柏友能的侄子柏显彪回忆起基地刚起步的时候说:“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地,连个葡萄影子都看不到。”如今,曾经的荒地已成为独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基地之一。

    时下,正是葡萄成熟采收的高峰期。进入基地,沁人心脾的葡萄甜香就会扑鼻而来。这片丰收的土地,就像柏友能通过创业改变命运一样,终于在风雨之后见彩虹,焕发出梦幻般绚烂的迷人色彩。(邹元红 乐睿 潘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