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人文交流开放大平台 第八届东盟教育交流周综述

06.08.2015  10:54

    2008年以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经连续举办八届。它已从当初的友谊小桥,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间的最大人文交流开放大平台,促进了双边在人才、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

    2010年8月,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时任国务委员、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热切倡议中国与东盟积极落实“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努力实现2020年双边往来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

    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方“增设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加大投入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省视察指导工作,对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殷切期望,要求贵州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同东盟的交流合作。

    这为继续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加快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到去年底,“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提前6年完成。8月3日,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共有1400人参会,5天内完成6个重大项目和7个主体项目,另有14个全年其他时段异地冠名项目将陆续实施。本届交流周呈现出提升层次、扩大规模、创新方式、丰富内涵、整合资源、拓展空间的重大变化。

     提升层次 扩大规模——

     成员10+1变为“10+1+4”

    7届交流周,带来累累硕果:

    共举办了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大学校长论坛、学生夏令营等80项活动;参会学校共计1050所,参会人数4880人次;

    国内外学校及单位共签订务实性合作协议(备忘录)654项;

    从2010年到去年底,中国与东盟国家互派留学生达42.7万人,其中,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累计达30.1万人,中国往东盟国家的留学生累计达12.6万人;

    借助交流周的平台,贵州高等教育扩大了对外开放,贵州省高校与东盟高校互派学生学习交流1000余人次;

    ……

    继往开来,更上层楼。

    8月3日,以“互学互鉴 福祉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与以往相比,本届交流周的层次和规格提高了,规模也扩大了。

    据统计,本届交流周参会人数共有1400人,其中,外宾共计430余人。5天会议,将完成6个重大项目和7个主体项目,另有14个全年其他时段异地冠名项目将陆续实施。

    本届交流周成员由10+1变为“10+1+4”。在原有框架下增加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瑞士4个特邀伙伴国。

    据悉,交流周扩员,组委会首先是希望通过该平台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为中国和东盟十国的教育合作拓宽渠道,提供更多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其次,因为这4个国家各有特点,比如中国和韩国都是对方的留学生最大生源国,澳大利亚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联系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