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两区”整村推进小康村建设
产业铺开小康路
——开阳“两区”整村推进小康村建设掠影
新闻背景:西电东送、一项巨大的国家战略。自工程启动以来,涉及开阳水域建设的电站有构皮滩、大花水、格里桥三座,总装机达到333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开阳确保西电东送累计搬迁安置人口8521人,移出8415人,迁入106人。在县域内形成了电站建设淹没库区和移民搬迁安置区的“两区”格局。围绕两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和增加移民收入为核心,产业发展为导向。开阳县着力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后期扶持+资源整合”四位一体的两区建设工程,破解了移民区人均耕地较少,群众生产技能转型,群众增收的难题,有效注入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活力,有力维护了库区稳定。
“作为构皮滩库区搬到安置区居住的移民,土地调平后,种了两亩樱桃和3、4亩蔬菜,种樱桃一年可收入3万多元,蔬菜的单季收入在4000元,比起搬迁前的日子好得多。”家住开阳县花梨镇清江村的移民群众黎崇云说。
黎崇云只是开阳县“两区”整村推进产业铺开小康村建设,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后期扶持+资源整合”模式受益的群众之一。
截至目前,开阳县两区已建设了花梨镇清江村大红桃3000亩,樱桃1500亩,苹果桃300亩和30户网箱养殖户;翁昭村青脆李2400亩,枇杷600亩,苹果桃500亩,柑橘400亩,次早熟蔬菜7000余亩;龙水乡龙江村枇杷3000亩,苹果桃1500亩,72户网箱养殖户的产业格局。形成了3个果树基地,1个蔬菜种植基地,2个网箱养鱼基地的成熟产业,种植果树达到1.34万亩,蔬菜7000余亩,库区水面发展网箱养殖户102户的三大产业,实现了两区群众产业发展的全覆盖。
开阳县花梨镇翁昭村张绍富种植辣椒、白菜等反季节蔬菜15亩,今年1到10月已收入近10万元。忙不过来的时候,请当地群众帮忙做点工开到150元每天。同时还养了8箱鱼,今年可实现收入13万元。种蔬菜、搞养殖让当地移民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我这箱鱼前几天卖了一些,估计箱里面还有2000多斤,陈善琏家的那箱是满呢,应该有8000多斤,买鱼的要5吨,两家的货才能满足客商的要求,所以两家合在一起卖”。
扎在网箱边的网越收越近,网里的鱼开始跳跃起来,7、8斤不等的草鱼被一网兜一网兜地捞出来装在桶里过秤,一捅一捅地抬上车,7块多元一斤。5吨鱼,代陈两家收入了近7万元。
“2011年我们在县农业局学习了一个多星期,办了水产养殖的相关手续,学习一些网箱制作,投苗、鱼病防治的知识,回来后就开始养鱼,年收入已实现30万元的代吉刚说起产业化带来的实惠一脸笑容。
产业发展更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装鱼的民工一小时可以收入100多元,选鱼的的时候,一天可挣200元,加上台子20到30元不等的收入,一个鱼工一月能挣5000多元。
与此同时,开阳县还扶持群众创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了翁昭村果蔬种植、湖乡花果种植、清江强惠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龙水乡利众全民服务公司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公司6个,以促进移民产业规模化和合作化经营。聘请农业专家到各村进行集中授课,向群众讲解相关知识外,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对群众手把手指导,加强对移民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
据开阳县移民局负责人周航介绍,当地两处渔业养殖基地目前年收入已实现9000余万元,果树种植全部进入盛产期后,年均可为两区群众增收1亿元。(李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