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扮靓美丽乡村 逐梦同步小康
扮靓美丽乡村 逐梦同步小康
——开阳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综述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5日电 “青龙河水清又清,小康寨建美了乡村......”旖旎的青龙河凿出了开阳县禾丰乡“玉水金盆”的四季田园风情,也托起了顺水而建的水头寨布依村落,从6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中走来,展一道古风河韵的清丽与古朴厚重,不绝的布依酒歌唱出了时代演进给当地带来的深刻变迁。
“环境好了,来的客人多了,豆腐坊生意越来越好,节假日更好,星期六、星期天两天豆花要卖近300碗,豆浆差不多90斤,收入有2400余元。”11月22日,当地“妯娌豆腐”坊老板娘龙超凤说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带给村民的实惠一脸的喜悦。
米酒坊、菊酒香,农家乐等散落在青石板铺出的步道旁。修了新房子,买了小车子,一年收入20多万元的农家乐老板王燕子是寨子里的能干人,久事农业公司的布依十三坊和餐饮点就建在她家旁边。政府主导、财政统筹、产业带动、群众参与、超前规划、整合资源模式建设的小康寨农旅一体化格局正让当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火。
近年来,开阳县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立足于建有所用,建管并重,把小康寨建设工作项目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调度方式,把小康寨建设作为推进加快小康建设的抓手,在实施“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乡村清洁工程、文体活动场所、照明设施等“八项工程”中,确保小康寨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并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配套及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引领作用,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建设了连线成片的南江、禾丰一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构建了小康寨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好有人管护、亮化美化村寨与产业发展配套,促进群众增收的新格局。
2010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开阳县共投入财政资金1.35 亿元,实施以道路主体的年度项目和示范村寨项目583个,覆盖全县15个乡镇846个自然村寨,惠及4.3万农户17.5万人。财政小康寨资金投入2856万元,整合其它部门资金6937万元,引导社会投入1.83亿元。建设了南江乡、禾丰乡“百乡”试点,南江乡6个村、禾丰乡6个村“千村”试点,在“一事一议”和小康寨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优先集中建设了南江乡龙广村长官司、杉木冲、坪寨、凤凰寨、苗寨村苗寨、禾丰乡马头村水头寨、坪寨、王车村大寨、长红村马坝、塘上营、穿洞村街上等小康示范寨20余个。2015年,开阳县进一步加大了小康寨及小康路投入力度,全县财政“一事一议”小康路和小康寨资金规模达到7900余万元,小康路含交通、移民、民宗及小康寨投入资金高达2.3亿,南江、禾丰两乡整乡推进投入实现6000万元。
开阳县财政局局长杨竹君介绍,当地小康寨建设按“抓点、联线、扩面、提档、升级’’的总体思路,突出产业支撑、文化内涵、自然生态、民居改造等,结合民族特色,科学选点,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同时搞好项目竞争立项评审,从项目可行性、群众积极性、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特色优势等择优申报建设项目,并集中和持续投入,确保小康寨建设与农旅一体化、茶旅一体化以及乡村旅游结合。按“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发挥财政资金“拾遗补缺”和“四两拨千斤”作用,结合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状况,结合部门项目实施情况,合理建设“普及型、提升型、精品型”小康寨。因地制宜打造“一寨一特”、“一寨一品”、“一寨一景”,全县精品小康示范寨达到30余个。
开阳县小康寨建设凸显了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极大美化农村人居环境。较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四大效应。开阳县委书记马磊表示,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有利于加强农村小康建设,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开阳县将以更加精准的力度和举措,把全县小康寨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小康寨建设,确保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推进实现新高。(李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