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龙广村:项目建设扮靓美丽乡村
“今年我们庄园将有100亩葡萄挂果,至少能卖120多万元。”时值7月,又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在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长官司葡萄庄园,“庄主”刘勇一边剪下一串串饱满的葡萄,一边盘算着今年的收成。
2011年,在外地学了一手葡萄种植、采摘技术的刘勇回到开阳,看中长官司土地相对集中、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优势,决定在此创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刘勇流转230亩土地,建起葡萄庄园。
2014年,龙广村依托长官司、新场坝、黄泥田三个村民组,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整治村容村貌、新建瓜果长廊、整修乡村路、建设必备的基础设施,打造一个集采摘、骑行、玩水、吃农家饭、品农家菜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大量游客到来,葡萄庄园也跟着“火”了起来。
“我们这个葡萄园有11个品种。采摘期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走进葡萄棚内,沿着修建一新的采摘步道前行,提子、葡萄挂满枝头。刘勇说,每逢周末,就有大批游客从贵阳市区等地来到庄园游玩。旺季时,每个周末都能卖掉两万多元葡萄。
葡萄庄园,不仅让返乡创业的刘勇尝到“甜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刘勇也兑现承诺,优先聘请流转土地的村民来庄园打工,每人每天的工资有80多元,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不小变化。
55岁的杨从书是龙广村黄泥田组村民,原本一直在附近工地做泥瓦工为生,虽然收入不错,但三餐不定,还照顾不到家人。年纪渐渐大了以后,杨从书就想换个“活路”。刘勇的葡萄庄园开办后,杨从书把两亩土地流转给葡萄庄园,自己则在葡萄园打工。
杨从书的家距离葡萄园只有两三分钟路程。每天在葡萄园忙到下午5点回到家后,他还能伺候伺候家里的枇杷,照顾老人、带带孙孙。谈起在葡萄园上班的好处,杨从书算了一笔账:除了土地流转费用,他每年在葡萄园的工资有两万多,工作之余可以帮着老伴分担家务,老伴还能去周边的蔬菜基地、猕猴桃基地打打零工。“我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出去打工也很难找活,现在能一边在家门口打工、一边照顾家里,每年有个两三万的收入,很不错了。”杨从书说。
和杨从书一样,53岁的村民刘兴全也把土地流转给葡萄庄园。但和杨从书不同的是,有着十多年厨师经验的刘兴全没有选择在葡萄园打工,而是和妻子重修家里的老房子,购置座椅、秋千、长廊、凉亭,买来一套新厨具,开起农家乐。因为手艺好、人又细心,刘兴全家的农家乐吸引不少“回头客”,每逢旅游旺季,每月的毛利润有两三万元,即便是淡季,营业额上万元也不是问题。
在长官司,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已经开起十余家。而金刺梨、猕猴桃、蔬菜等种植基地也逐渐成型。
如今,在与葡萄庄园一河之隔的闲置土地上,上万平方米的草莓大棚种植基地也在建设中。未来,村民将通过“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再打造一个草莓采摘观光基地。长官司的村民说,希望游客不论什么时候来,都能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