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眼中的中国变迁
新华网日内瓦10月4日电(记者 施建国、王昭)“我第一次去中国是1984年,到上海看望一个中国朋友。在上海逗留近一个月期间,我只碰到了两个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弗朗索瓦谈起30年前去中国的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弗朗索瓦年近60,高高的个子,黑边眼镜后是一双深邃的眼睛。他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办)工作已经15个年头,目前是负责电台的官员。在联办走廊里,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许多瑞士人对中国感到既遥远又神秘。我第一次去中国时,我母亲还再三提醒我要注意安全。”弗朗索瓦乐呵呵地说。
自那次初访后,中国像一块磁铁深深吸引着弗朗索瓦。至今,他已到访中国数十次,或旅游,或看望朋友,足迹遍及北京、上海、云南、广西、贵州、西藏等地。他对中国有着较深的认识,也喜欢跟中国同事谈论中国的事情。有时,他会带自家制作的中式点心或刚得到的中国茶叶让中国同事尝尝鲜。
“中国发展太快了,在其他国家要数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在中国一年甚至几个月就做好了。中国不少城市,隔几年再去往往会认不出来,像变了一个城市。”弗朗索瓦感叹说。
“当然就像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一样,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它自身的问题。但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能较好地解决民众温饱问题,并使他们逐步富裕起来,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说。
第一次到中国时,弗朗索瓦对中国有女公交司机感到惊讶。“那时候,瑞士几乎没有女性从事这个行业。”自那以后,每次到中国,弗朗索瓦的最大乐趣就是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转悠。起初,弗朗索瓦经常会遇到中国当地人看到“老外”的惊奇眼神,偶尔还会碰到一些人上前盘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老外”的身影也习以为常,不再过分关注了。
“我最喜欢逛中国的早市。人来人往,生意人招呼买卖,顾客讨价还价,很有乐趣。”弗朗索瓦说,“早市像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看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变迁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当然,弗朗索瓦对中国的问题也有独到见解:“中国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工作散漫,要办成一件事情很不容易,尤其对我们外国人来说。”
另外,现在一些中国年轻人比较浮躁,物质欲较强。“他们对中国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一知半解,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过于迷恋,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西方。”弗朗索瓦说。
弗朗索瓦计划不久后再去中国,去看望中国的朋友,看看中国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