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弹花匠宋成康:“弹”出来的温暖人生

07.12.2015  16:44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7日电 一张弓,一个棰,一堆棉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30多年来,他用弓和棰描绘生活,一堆堆棉花在他的“弹奏”下,飞舞成一床床暖心的棉被,走进千家万户。他,就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偏岩仟村52岁的宋成康。

     拜师学艺

    因为家庭贫困,宋成康念了几年书后便回到家里,与父母一起担起生活的重担。

    那时候,交通不便,生产方式落后,尽管一年到头都在田间地里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发财致富成了当时村里人的奋斗目标。因此,宋成康便想到在劳作之余学习一门手艺。

    1980年,宋成康17岁,他听说沿河县沙子镇纸坊坪有个姓宋的师傅,不但花弹得好,而且生意十分火爆。宋成康经过实地走访,亲眼目睹了宋师傅弹花的场面后,便有了拜他为师的念头。回到家,宋成康将想法告诉了父亲,其父听后考虑到多一门手艺,就多一些收入,便欣然同意了。于是,宋成康便跟着宋师傅学起了弹花,在宋师傅的精心指导下,他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掌握了所有的流程。宋师傅见其可以独自操作了,便叫他另立门户,从那时起,宋成康便开始以弹花来维持生计,一弹就是30多年。

     自己创业

    学成归来的宋成康一边忙农活,一边给村民弹棉被。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多,宋成康的名头在邻近村寨越来越响,上门请他弹棉被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买家交办的任务,宋成康逐渐从农活中脱离出来,一门心思放在弹棉被上。那时,人们睡觉用的棉被全都是请弹花匠弹,因此,干他这一行生意特别好。

    谈到那时弹棉被的繁忙场景时,宋成康说:“平时,基本上每两天就有人来请我帮忙弹棉被,要是碰到谁家的姑娘出嫁,那就得到待嫁姑娘家去待上至少10天,给她准备新婚的棉被,如果邻近寨同时有几个姑娘要出嫁,还得进行合理地安排,依次上门给人家弹,不耽误人家新婚用的棉被。”请他弹棉被的人多了,收入自然也不少。

    几年后,他挣钱建了房,还经常购买一些棉花存放在家里,以方便村民找他弹棉被之用。村民知道他家有棉花后,请他弹棉被的人更多了,因为可以省下翻山越岭赶场买棉花的功夫。

     无言的坚守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工弹花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弹棉被,因其效率高、速度快而深受人们的喜欢。不过,宋成康的棉被加工店生意依旧十分火爆。

    “虽然机器加工快,但其质量与人工加工的质量相比还是有所不同,所以,如果要弹盖的棉被,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人工弹。因为人工弹的棉被结实、均匀。”谈到人工棉被的现状时,宋成康说道。

    当提及人工棉被的传承和发展时,宋成康的眼里满是忧虑。他说:“这是个精细活,不但辛苦,而且很花费时间。现在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这个苦手艺。所以,将来还有没有人干我们这行,还真难说,我倒是想教一个徒弟,可一直没有物色到人选。”走出宋成康的棉被加工店,已是下午时分。他正背着弓,拿着棰,一棰一棰地弹打着棉花,他弯腰捶打的姿势,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美。(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