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一等奖得主反击:透明计算不是云计算
中国科技界含金量最高的“自然科学一等奖”日前颁发给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但张尧学一定没有料到他的成果竟遭到如此多的质疑。被广泛报道为“颠覆冯·诺依曼结构”的“透明计算”理论,自从1月9日获奖以来,就不断被业内人士指责为对“云计算”的重复,毫无创新。今天(26日),“透明计算”的提出者张尧学终于公开回应,澄清自己从未说过“颠覆(冯·诺依曼结构)”,只是“扩展”。张尧学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还从技术层面解释了自己的创新之处,认为自己得奖的原因是分布式超级操作系统MetaOS。
张尧学既是教育部官员,又是清华大学教授,身份备受关注
中央媒体《科技日报》今天在头版刊发对张尧学院士的独家专访,回应了一些外界的质疑。
由于张尧学于1999年至2011年期间一直在教育部任职,外界不乏对其科研能力的怀疑。对此他告诉记者:“我在调到教育部之前已和时任教育的主管领导谈好,要继续在清华大学做科研。这位领导和清华大学都是同意的。因此, 我出差很少,而且晚上和休息日基本都在实验室 ,这一点,我想清华大学的同事们都可以证明。”
张尧学的重点自然还是从技术层面为自己辩护。 他首先谈到了“透明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 ,认为云计算只是实现了数据的远程储存,而透明计算的目的则是实现数据、软件乃至操作系统都从服务器调用。张尧学说:
“第一,云计算是由厂商通过服务器端的架构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用户终端仅仅作为服务的接收端而存在,而透明计算主要关注用户端。用户需要服务时,就从服务器端将需要的软件或数据通过块或页的方式碎片化调用并主要在终端完成计算,而且终端可以装或不装任何数据、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第二,云计算主要解决数据的海量存放和使用问题,对软件的云化、特别是操作系统的云化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而透明计算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透明计算还包括了云计算不具备的全过程管理、带宽与缓冲管理等功能;第四,由于云计算的重点不在终端的使用情况上,因而其在终端安全性上没有突破,而透明计算在终端安全性上有很好的考虑。”
张尧学的这一说法与观察者网此前的分析并无区别。2008年起在中国兴起的“云计算”概念实际上只是商家的一个噱头,的确只是起到了“网络硬盘”的存储功能。 而“透明计算”与“云计算”的原始概念,即甲骨文公司于上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网络计算机”更加类似。
观察者网科技观察员指出,根据当时的报道,“网络计算机”是为了替代“胖客户端”而提出的概念。“胖客户端”的概念其实很简单,我们如今使用的每一台个人计算机都是一个“胖客户端”,即安装有硬盘、光驱和各种软件、操作系统的电脑。
与之相对,“瘦客户端”电脑只有最基本的处理器和音视频设备、简单的存储器以及网络设备,不预先安装软件,所有的软件和数据都可以实时从远端服务器获得,主要的计算任务也都由服务器承担。“网络计算机”就是一套“瘦客户端”和服务器组成的系统。
“网络计算机”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硬件昂贵、需要不断升级换代的问题。目前的市场上,一台“瘦客户端”的价格可以低至几百元人民币。但其缺点在于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使用不方便,因此随着PC价格的降低,如今“瘦客户端”的市场并不大。
张尧学在本次专访中说,他最早做‘透明计算’相关研究是1998年,此前就已经接触过网络计算机,“但不好用”。
张尧学指出,“Sun公司还给我们送过一套Sunray系统,一台服务器加40个终端,价格要100万多元人民币,我记得每个终端要1000多美元”,“当时也只能用一个操作系统。我就考虑能不能用一种更好的方式,管理网络资源,使得计算机终端更好用、更安全,而且能兼容不同操作系统。”
总结与网络计算机、远程 VPN PNS 等技术的区别,张尧学说,“透明计算”的最大突破是提出并部分实现了使终端如何变小以及无缝连接(跨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思想和方法。按照此方法,研制了一个分布式超级操作系统MetaOS。它不仅包括远程启动协议MRBP(I, II)、网络服务访问协议NSAP,还包括可以管理调度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带宽等资源的I/O man以及一个轻量化的网络协议栈等,并可沿使用路径监控网络上的使用情况。
一个理想的MetaOS能跟踪和记录来自于不同用户的访问、解决从端系统到服务器之间的各点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例如沿途的带宽、缓存等。 “以前的计算机是由操作系统来调度各种软件的,但如何以碎片方式调动不同的操作系统,我没听说别人做过。”张尧学说。
可以看出,张尧学自认的创新之处主要并不是“透明计算”的概念,而在于实际推出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MetaOS”。不过由于这一操作系统的市场应用还并不广泛,我们还很难对其作出评价。
张尧学团队对MetaOS系统的介绍
翻页阅读张尧学专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