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合兴镇:发展天麻产业 加快同步小康步伐
“荒山野岭陡坎坡,土地贫瘠灌木多”,这是德江县合兴镇大部分村真实的地貌地质生态写照,小灌木林丛生,且地势陡峭,多悬崖峭壁,沟壑纵横,土壤贫瘠。该镇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业已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合兴群众同步小康的步伐。为此,该镇党委、政府采取了招商引智等方式,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建立天麻合作社种植天麻,带动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门路。
建合作社,搭建贫困农户致富金桥
“以前群众也种植太子参、杜仲等药材,往往是单打独斗,你种一亩我种两亩,没有形成产业,种植技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镇长张清霜说,近年合兴镇针对存在的问题,于2015年组建合兴镇天麻长龙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218人,种植农户218户。
通过合作社这致富金桥,合兴镇绝大部分贫困农户聚集在产业链上,
2015年全镇种植面积达7.6万余平方米,年产天麻200多吨,创收800多万元,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能人”攀比,带动农户抱团发展
2013年伊始,合兴镇就坚持把特色种植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除了巩固好烤烟、茶叶特色支柱产业外,积极争取资金帮扶,做大做强天麻产业。
朝阳村的张贤周、中寨村的罗克刚、合朋村的张琴等十余农户,由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茶叶、烤烟等产业发展较好,被当地群众公认为致富带头人。经过政府引导,他们看准天麻种植的优势和市场价值,率先在深山挖坑实验种植了天麻。
为了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十余位能人相互“攀比”,形成激励的竞争机制:相互比技术,看谁种植天麻效益高;相互比规模,看谁带动能力强;相互比奉献,看谁拉动贫困农户种植多。
能人“攀比”,催生农户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该镇天麻种植面积达到8万余平方米,成为德江县天麻产业种植面积继高山镇后的又一大镇。
引商攻技术,天麻销售一路飘红
“依靠传统方法搞种植和销售,吃亏的毕竟是农民,必须实行技术公关,提升天麻附加值,才能造福当地广大百姓。”镇党委书记吴飞说,从决定发展天麻产业时起,合兴镇就把技术攻关摆在了首位。
通过招商引资,该镇成功引进德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长期聘任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张洋富担当技术顾问。而且,该镇生产的天麻,德天公司负责全部收购。
德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后,在其精心指导下,合兴镇形成了基地分片管理、厂房生产加工、公司销售营业的一条龙发展模式。
“有了技术指导,所有程序都按规范进行操作,天麻品质自然就得到了保障。”天麻种植户杜直发信心满怀地 说,绝没担心过天麻卖不出好价钱。
“我公司与中国生物科技院、中南科大和广州生物科技院都有合作。”张洋富说,去年公司年生产100吨天麻酒,还没等到过年,就全部销售一空。
由于天麻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其市场价格一路飙升。如今,野生天麻的价格每市斤已经达到1500元,仿野生栽种成品天麻的价格也达到每市斤300多元。在野生天麻“受宠”的同时,仿野生栽种的天麻也成了一个致富产业。德江是“天麻之乡”,是高品质天麻生产基地,而合兴镇,又是德江生产天麻的主要高品质基地,天麻种植将成为合兴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推动力。(杨旭 记者 张著昶)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