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进 杨玲兰)2014年,德江县妇幼保健院相继通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护士)资格考试6名。其中,执业医师3名,助理医师2名,护士1人;通过国家资格等级考试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药师1名、护师1名。
这一反映人才变化的数据耀眼而夺目,这对于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来讲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拿出来晒一晒的“勇气”和“底气”原因就在这里。当然,数据的背后也有力证明了该院决策层对人才的重视和正确的培养方法。
一是上“晚自习”变考核为“催化剂”。该院将无资质人员统计出来,要求医务人员每天坚持上“晚自习”且用制度固定下来,并结合各自专业特点、理论基础等情况“量身”制订了适合个人复习的“课程表”,实行周、月末考,并将考试成绩和考勤情况等综合考核纳入当月考核。久而久之,考核分数已奇妙的变成医务人员促学的“催化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局面。
二是搞动态监测管理,鞭策医务人员自学上进。该院把全院医务人员的资质情况用颜色区分开来,公布上墙,促使每一位医务人员时时刻刻都清楚明白自己处在什么位置,资质如何,使得每一位医务人员潜意识的要求自己真正学了起来,力争使自己的“颜色”变了起来。
三是改变“三基三严”传统培训,考试成绩与考核挂钩。一是该院不惜代价购买了北京南琼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医学三基训练习题集,下载安装在医务人员办公室电脑上,让每一个医务人员分门别类的适时得到训练复习,改变以往“三基三严”传统训练模式,极大提高了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该院为医务人员提供自学极大方便条件的同时,要求实行月、季考试(考试在电脑上随机完成),对于考试成绩低于某一分数线后,实行“开肠破肚”似的“严处”,使得每一位医务人员感受到不学习后将会给自己带来的“身心”变化。
多年来,该院采用一系列的“土办法”“炮制”人才,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奉行“人本立院、质量建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成效逐步显现,极大改变了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而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内涵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推动妇幼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编辑 曾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