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通 情意暖 人更和 村更美

08.07.2014  14:35

心相通 情意暖 人更和 村更美

——余庆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化解基层矛盾见闻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8日电 “一站式”办公便民利民,“网格化”服务暖身暖心,群众幸福指数高;“四个坚持”理念一以贯之,“四六举措”创新一线化解,群众工作亮点频闪……

    近年来,余庆县坚持把群众工作贯穿于社会管理始终,牢固树立“基层工作必作于细”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深化“三不出一不上交”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谱写一曲曲和谐歌,织牢一张张幸福网,演绎一幅幅浓浓“鱼水情”。

     一站式办公 网格化服务

    “多亏网格管理员这个‘和事佬’,要不然我们两兄弟就会变成‘仇人’。”6月30日,白泥镇金橘园村民冯仕文逢人便夸网格化服务带来的好处。

    6月中旬,冯仕学、冯仕文两兄弟为半平方的空地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闹得两家人不安宁。很快,网格管理员冯明华了解情况后,召集双方现场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双方笑脸相对、握手言欢。10年来,金橘园村民组无一例犯罪记录,无一起纠纷出村,并荣获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探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纵向将县、镇、村划分一、二、三级网格,横向将10个乡镇69个村居划分为1779个小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长和2—3名网络管理员,建立“零距离服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人在格中走、管理有秩序,事在格中决、服务高效率,情在格中系、亲民促和谐的生动局面。

    队伍是关键,平台是前提。该县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整合综治、群工等资源,建立了以县群工中心为龙头,乡镇群众站为纽带,村级群众说事室为基础,组级治安中心户长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平台,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坚持四六举措 民怨在一线化解

    “四六举措就是好,村民有怨化解了,邻里纠纷不见了,村里村外和谐了……”这是在余庆县村村寨寨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为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余庆县委立足抓早抓小抓源头,注重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全面推行“四六举措”,建立了研判评估、排查整治、三线化解、民评信访等20项机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小腮镇中关村村民吴德兵,因砂石开采爆破作业,将张满洪家位于山脚的祖坟震垮,双方大动干戈、矛盾激化。10分钟后,由9名具有人民调解资格的镇法律顾问团进驻现场,通过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情理法融合的手段,达成了一致协议。

    在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小腮司法所所长冉茂国的“调解宝典”里显示:调解的理念是依法依规,核心是早快准,关键是方法要得当,前提就是公开透明,目标是基层和谐稳定。

    在畅通信访渠道方面,该县开展“县领导大接访、县直机关干部大下访、政法部门大巡访、镇村干部大走访”等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第一时间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三年来,全县化解矛盾纠纷3375件,领导包案114件,成功化解112件。连续5年在全国、省、市“党代会”和“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实现“”到市赴省进京上访,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连续3年进京访为零,群众安全感连续4年保持在95%以上,并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长安杯”。

     一揽子惠民行动 民心在一线凝聚

    有人说余庆是个谜,谜底是个“”。如今,还人说,解开余庆的谜,就是“懂民”两字。

    “基层社会管理既是一项系统工作,更是一项需要群众基础的民心和民生工程。只有民生稳定了,社会才能和谐。”余庆县委副书记、县长谭诤表示。

    2002年,率先在全国试行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009年,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15户以上的村庄连片整治,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免除职业中学学生学杂费;2011年,率先在全省创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

    10多年来,该县按照“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建设,仅2014年的概算资金投入就是4亿多元,受益群众达95%以上,将有限的人力、财力投入到群众最期盼的民生建设上。

    “县城不如乡镇,机关不如基层,干部不如农民”。这或许是该县重视民生建设的真实写照,更折射出县委政府“民生大于天”的执政理念。(徐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