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代表在筑考察
图为代表们在碧海社区参观。 本报记者 孙琳 摄
6月19日,参加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的代表,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碧海社区、碧海社区袁老师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站、世纪城社区,考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和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认真参观、详细记录、热情交流……考察中,代表们高度评价贵阳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实践,以及开展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党员进社区
党群关系更和谐
党员到社区报道开展志愿活动,道德大讲堂正在讲授国学经典,书画室、棋牌室内一片欢声笑语……当代表们走进碧海社区服务中心时,一幕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当前,已有635名在职党员来到社区报到,围绕环境卫生、义务巡逻、政策宣传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七千余次。”碧海社区党委书记的一番介绍,获得大家的赞誉。代表们纷纷表示,党员的奉献之情,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社区这个大家庭更加团结。
“党员进社区报到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百姓得实惠,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更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山东省泰安市副市长周静说,贵阳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措施有力、简单高效,经验值得借鉴。
参观过程中,代表们还收看了以“社区热心人”刘兴顺事迹为内容的“微电影”,并就此展开深入探讨。“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刘兴顺一样的实干者、监督员,持之以恒地传递正能量。”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雷世界说,他要拷贝这部微电影,把榜样的力量带回四川。
建临时党支部
凝聚社会力量
作为全市第一批新型社区试点,碧海社区不仅探索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经验,还孕育了出色的社会治理组织。袁老师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站就是其中之一。
袁老师名叫袁章奎,是贵阳一中的心理老师。2010年,袁章奎来到碧海社区,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志愿服务。2013年8月,在贵阳市和观山湖区的支持下,袁章奎在贵阳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成立袁老师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站。目前,袁老师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站已招募到68位专业志愿者、100多个大学生志愿助手,规模不断扩大。
来到工作站后,代表们纷纷询问做大做强的原因。“工作站成立之初,我们就建立临时党支部。在团队30多位党员的带头示范下,我们的志愿服务开展得强劲有力,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工作站“元老”孔海燕的一席话,让大家有了答案。
“发出党员的声音,激发党员的热情,展现党员的形象,是开展志愿服务的重点,而临时党支部的建立,则是志愿活动的坚固堡垒。”来自北京的李辉代表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亮出身份、走在前列,一定能有效地将“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精神传播开来。
成立“爱心银行”
调动服务积极性
要让志愿服务有持续的生命力,必须形成创新健康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在这方面,世纪城社区就走出一条新路。来到世纪城社区后,代表们把关注的焦点汇聚于“创新”二字上。
经过深入交流,代表们得知,早在2012年,世纪城社区就成立“绿丝带爱心银行”。居民到社区注册成为志愿者后,可领取一张爱心储值卡,记录志愿服务的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并将对应的积分存入账户。
“积分还能兑换物品?这对志愿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啊!”了解到志愿者可以用积分换取“服务”时,来自北京的黄胜伟代表给予肯定。黄胜伟认为,“爱心银行”调动了广大居民和社会团体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解决了社区服务职能无法触及的社会难题,大大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这种创新模式值得推广。
参观、学习、交流,半天的考察很快就结束了。不过,以此为起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都对贵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预见,此次活动举办后,更多党员将投身到服务群众的公益事业中去,为创造一个温馨、互助的和谐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记者 刘文强 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