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既“循环”又“经济”(一周绿评)

19.09.2015  04:56

■把垃圾变废为宝,科技支撑和研发投入至关重要;此外还要千方百计提高性价比,才能既“循环”又“经济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上,一种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生产的新型建材备受关注。这种建材不用传统的钢筋水泥,内含50%的建筑垃圾、尾矿矿渣、煤矸石、秸秆等废弃物,前期投入100亿元科研经费,解决了1万多个技术难题,解决了无毒、无味、节能、节材、节时等问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赢得大量订单。

这件事对循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起施行。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相关产品摆脱不了“循环不经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往往需要政府提供大量补贴才能生存。

要让资源循环利用起来,把垃圾这一“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科技支撑和研发投入至关重要。如果不是投入数以亿计的科研经费,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废弃物怎能变成坚固耐用的建材?研发攻关成功后,这些废弃物就变成了来源丰富、价格较低的原材料。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都需要科研的力量让资源循环利用、起死回生。以餐厨垃圾处理为例,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动物饲料,是一种最节约、最经济的做法,但由于害怕疫病等问题,目前往往把餐厨垃圾变为农业肥料,白白损失了其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质。其实,目前已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餐厨垃圾中蛋白质的分子链打碎、重组,从而转变为无害的优质饲料。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是循环经济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循环经济链条中,企业必须有经济效益的支撑,必须盈利,才能保证循环经济持久广泛地开展下去。只循环,不经济,产品价格较贵,只能被市场拒之门外。比如那家企业将每座工厂与出产废弃物的矿场严格控制在10至30公里范围内,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产品的经济性、竞争力因此显著增强。

此外,循环经济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果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缺失、市场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恶性竞争,会导致真正的“循环产品”难以“出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循环经济单纯由政府推动难免曲高和寡,完全由市场推进也行不通,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良性互动,共同呵护和推进,才能真正做到既“循环”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