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明星村的“新算盘”
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坐落在半山腰,昔日“三年两不收”,交通闭塞、吃水困难,是我省典型的“三不靠”村。近年来,村两委尊重民意,引领大伙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水路”不通走“旱路”,增加了村民收入,并以种养协会为平台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了全省的明星村。
8月11日,时隔整整8个月后,记者又来到青杠坝村,发现这里的变化速度让人感到惊奇——
“深山含笑”玉兰树开花了,生态移民广场成为大伙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游泳池欢声笑语,健美的身材、漂亮的泳衣让大山深处更具现代气息;1000多平方米的村办公大楼成为村民议事、村外干部学习培训的基地。
2.5公里的通村路油化工程已铺油200米;两个养殖园区1.4公里道路已全部硬化;50户农房立面改造后,完全融入全村的整体风格;规划移民60户的第二个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小区场平、配套设施全部完成。
蛋鸡养殖户增至28户,养殖规模超过9万羽;村集体新栽的200亩红甜丰李子明年就能采收;省农委支持的蒜种提纯复壮工程已全面启动,援建的村农副产品加工厂地基已平整,年底前完工,只要市水务局承诺的新提灌站能建成,该厂年可加工糟辣椒200万斤、大蒜100万斤……
今年,青杠坝村集体收入将超过130万元,村集体能产生效益的生活接待站、公墓、养殖小区等固定资产已达380万元。
“在每月召开一次的村民大会上,全村多次商讨过,大家一致决定:暂不分红,用来滚动发展。”村支书冷朝刚说,在种养协会的带领下,村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大伙尝到了龙头引领发展的甜头。
青杠坝村准备以农副产品加工厂为龙头,成立公司,整合村种养协会,带领村民从单家独户的小生产走向集团化经营。他们正与铜仁学院等高校联系,积极引进农技、会计、营销等人才,打算整合村集体经济,到外乡外村投资高效农业,跳出青杠坝谋跨越式发展。
“青杠坝人有这么齐心?”记者贸然提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
村主任赵晓虎道出了青杠坝同心谋发展“十诀”:村干部加强自身修为与学习,适应工作和发展;结合村情,找准发展目标;广泛取经,吸取他人先进理念;培养学习型、参与型村民,共同参与发展;建设服务型、追赶型村两委;公正处事,建和谐村庄;公平待人,让弱势村民得到扶持看到希望;宣讲党的好政策,让村民懂得感恩回报;杜绝“四风”,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民生两不误,提高村民幸福指数。